记者 陆雍蓉 通讯员 吕美平
昨日,笔者走进东阳江镇八达村,只见一气势宏伟的徐氏宗祠矗立在该村的飞凤山麓,这座祠堂分为三进,布局严谨,共十三间,有大宗祠、小宗祠两座。大宗祠也称为“忠爱堂”,占地面积577.35平方米。徐氏宗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祠堂破旧,徐文煜急在心里
八达村人文历史丰富,据记载,早在宋代就有人居住。村里老人说,八达吕氏与徐氏先后在村里建造了三座祠堂七座厅堂,而如今只剩下一座徐氏宗祠了。
徐氏宗祠是市文物保护点,由于长期缺乏保护,多根大柱子严重倾斜,曾濒临倒塌。看到这宗祠日渐破旧,如果再不抓紧修缮,恐怕祖宗留下的宗祠将不保,八达村退休教师徐文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筹资金,带头捐出千余元
要修缮,资金是头等大事,怎么办?徐文煜一方面多次召集徐姓村民及社会各界能人,共同商讨修缮徐氏宗祠的各项事宜,并请求社会各界能人和上级有关单位给予支持;另一方面,他号召徐姓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此外,徐文煜带头捐出1275元修缮资金。
徐氏宗族兴旺,居住分散,居住在八达村的只有100多户,有许多徐氏村民都居住在东阳江镇的黄铺村,有的还住在富阳、温州及湖南等地,徐文煜等人一一走访。
修缮工作在徐文煜等人的努力下,于2004年11月拉开了序幕。他请来了泥水匠、木匠和小工等,同时买来了水泥,砖块及木料,并借来修缮用的工具。
在修缮中,徐文煜最担忧的是换栋梁时的安全问题。当天下着绵绵细雨,雨天架子较滑,泥水匠和木匠都要爬到栋柱的最上方上栋梁。直到泥水匠、木匠更换了栋梁,安全“着陆”后,徐文煜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热心修缮,感动村民做义工
因资金缺乏,修缮工作多次搁浅。2006年腊月,修缮资金再次殆尽,徐文煜为了不影响修缮工作的进程,不拖欠修缮工人的工资,他自掏腰包,垫付修缮工人工资及材料费18000元。据悉,这笔费用,徐文煜至今还垫付了2000元。
徐文煜的热心修缮也感动了许多村民。当时有许多来自黄铺村的徐姓村民来做义工,早上来,晚上回,中饭就在徐文煜家吃。那段日子,徐文煜的老婆吃了早饭,就得去买菜,回家后烧菜做饭,很是忙碌。而招待大家费用全是徐文煜自己出。
修缮宗祠的资金光靠上级支持,各户筹资是不够的,为此,徐文煜又多方筹资。在他的努力下,金灿八达电站的张纯良捐助了6000元。徐福良捐助价值约1000元的两扇祠堂门,徐祖田捐助价值约2000元的旧木雕木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修缮工作终于完成,基本恢复了原貌。
如今,徐氏宗祠已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是,现在宗祠的后背墙还需维修,维修资金又一次成了“拦路虎”。徐文煜盼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能伸出援手来帮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