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官方微信

  • 微博
  • APP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徐氏资讯郯城东海堂徐氏族系源流及家谱状况(一) 选自《徐姓祖陵文化》

郯城东海堂徐氏族系源流及家谱状况(一) 选自《徐姓祖陵文化》

   2015-12-31 IP属地 山东118150
核心提示:翻阅各地东海堂《徐氏家谱》,皆有徐国建国初期的几位国君葬郯城北七里的记载。秦置东海郡,郡治所在郯。传为豹公墩的6年沧桑巨
翻阅各地东海堂《徐氏家谱》,皆有徐国建国初期的几位国君葬郯城北七里的记载。秦置东海郡,郡治所在郯。传为豹公墩的6年沧桑巨变,依然耸立,昭示后人应乏给予关注、研究、修缮、保护。
这一现象是文化选择的结果,最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郯城县人民政府于2001年10月以“豹公墩古墓群”之名将徐氏祖茔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望族文化研究会2004年成立徐国历史文化专业委员会,台湾世界徐氏宗亲会2002年派会务主委徐结顺宗亲专程前来考察徐氏始祖墓地。郯城县副县长韩明林先生、县旅游局局由长卫景光先生、郯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黄新中先生和族人徐贞习、徐祗法、徐华勤、徐绍贵等参加了接待并陪同考察。r,郯城作为东海堂徐氏的发祥地已经在人们的心目中确立。徐姓宗亲特别是南方和海外徐姓同胞被寻根问祖的情结促动,对这里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敬仰和向往,对郯城东海堂徐氏源流及谱牒状况亦非常关心。

一、世系传承

郯在夏商时期曾为徐部落的中心地带。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其子若木受封于徐建徐国,人们以国名为姓,是为徐姓之源头、发祥之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郯为东海郡驻地、、、徐州刺史部治所。
虽历尽沧桑,迁徙往复:现徐姓仍是郯城的望族。全县857个行政村中的200多个村有徐姓人居住。徐姓居民占80%以上的行政村有40多个。全县97万人口,徐姓人口有58825人( 2003年户籍登记,少于以户为单位统计的入寺普人数),占5.76 %。
那么,郯城徐氏族系源流是怎样的呢?
近年来,几乎所有新续修的徐姓家谱都列有详细的世系传承,几十世乃至上百世的世系记载,特别是晋汉以前的世系,各地相互传抄,基本相同,只能说是世代相传,确有其人,不一定都是嫡系相传,标明的是一个姓氏家族的起源和分支流向。基于这种认识,在科学利用先人留下的资料基础上,经族人共同考证认可,本文将郯城东海堂徐氏惜系倍承敬列于此:
伯益(尊始祖)——(1世)若木(前2158年封徐建国为君)一(2世)征国——(3世)琯-(4世)仁——(5世)豹——(6世)谦(濂)——(7世)佥——(8世)哗——(9世)祖禹——(10世)清(济)——(1 1世)宝——( 12世)宽(以上夏共12世)-(13世)兴一(14世)强(兄明河内守墓在郯城北)——(15世)车-(16丗、能——(17世)宏——(18世)瑞一(19世)侍——( 20世)并(世长)——(21世)恭——(22世)祥——(23世)笼——(24世)安——(25世)忠——( 26世)超——(27世)康-(28世)渰(汆,以上商共16世)一( 29世)彦一(30世)训一(31世)绥——(32世)诞v偃王)——(33世)宝宗——( 34世)仁——(35世)宠一(36世)希——(37世)尫——(38世)恭(以上西周共10世)一( 39世)畅——(40世)永一(41世)思——(42世)强——(43世)亘一(44世)章禹(前512年灭国,以上春秋共6世)——( 45世)融一(46世)简(佐越灭吴复国仇)一(47世)一(48世)满——(49世)观——(50世)闵(越)一(51世》杜——(52世)谐-(53世)渊一(54世)辟(垂)——(55世)可——(56世)诜——(57世)仲——(58世)延(长)——(59世)由——(60世)谘(该、议、谚)——(61世)光——(62世)静一(63世)万秋——( 64世)充——(65世)昌龄(安仁)——( 66世)豊(霸、昇)一(67世)穉(明)——(68世)胤(迁)——(69世)宣——(70世)端——(71世)俭师——(72世)超——(73世)统一(74世)珆——( 75世)褚(秩)-(76世)宁(晋东海郯人,生5子:豐之、实之、仁之、祚之、育之)——( 77世)祚之(生3子,尚之、羡之、钦之)-(78世)羡之(钦之)——( 79世)秉之(逵之、广之)——(80世)政之(淳之、湛之)-(81世)长宗(憑道、恒之)——(82世)融(超之、孝嗣、孝德)——(83世)勉(摛、绲、坚)一( 84世)崧(陵、君宾、峤)——(85世)祥(俭、徹)一(86世)文章(文林:。:文远)——(87世)世安(邦宁、文)——(88世)有功(有道、有业、利)一( 89世》辅公-(90世)敬忠——(91世)政举-(92世)承业——(93世)广济一(94世)通公一(95世)守本——(96世)得五——(97世)安庆——(98世)公磷——(99世)琢——(100世)应求——(101世)珠公——(102世)圣果一(103世)伟- (104世)范——(105世)光一(106世)新——(107世)美——(108世》成——(109世)胜-(  110世)绍茂——(111世)怀(生5,子,族传家谱记载:自怀公起,为我族直系血缘祖系。华勤识)——(112世)谨(称五公)-(113世)麟(明洪武年闯举人,生2子:震、兴)——(114世)兴(淮涟郯新谱记为郯徐1世)——(115世)奉辅一(116世)友(生2子:政、让)-(117世)政(生4子:治、深、良、溥)让(生4子:贤、俊、杰、英)- (118世)深-(I11199世)景文(生3子:淮、沂、蒙)一(120世)沂(生5子:楫、松、榕、材、楷)一(121世)賔松-(122世)焜一(123世)国俊(葬邵庄北白马河西岸,冷庙前徐庄有纪念碑。生3子:懋德、迪德、敬德)——(124世)迪德(生6子:尔科、尔登、尔庸、尔朝、尔镯、尔镀,尔登继懋德支)——(125世)尔科——( 126世)文可(字廷桂,生5子:简普、简庆、简泽、简光、简润)——(127世)简润二一( 128世)靖衞(清道光郯城庠生,墓在徐庄南)——(129世)淑选-(130世)慎典—一(131世)贞济——(132世)敏富——(133世)衹进(1925-1999,生4子:华勤、中勤、国勤、勤朴)-(134世)华勤(子1鹏,女1艺源)- (135世)鹏(1979年生)
南北朝时,郯城徐氏家族人才辈出,或做高官,为国之栋梁;或攻诗文,为文学巨匠,名留青史者甚众,各地徐氏谱多有论述。但是,有些地方世辈引用很乱,本文据国史、地方志书及家谱记载,将南北朝时郯地徐氏名人相关世系敬列于此:
郯城徐氏的世系传承表中资料的主要依据:







(一)1-20世,各地徐氏家谱对尊始祖伯益、始祖若木及徐国建国初期数位国君葬郯城北七里的记载。(二)21-69世,《徐偃王志》《新安徐氏谱》(见图31)《新泰蒙阴1962年卖修徐氏家谱》、郯城徐氏各支谱。
(三) 70-105世,《新泰蒙阴续修徐氏家谱》《郯城徐氏谱》。
(四)106-120世,明万历二十二年甲午科举人徐嗣爱创修,清雍正初年徐源淳、徐歉庵、徐源深:等续修的《淮涟郯新徐氏宗谱》。见图32)
(五)I 121-136世,先父徐祗  图3进离休后,1994年主修的《徐氏后续支谱》。
图31  新安、剑溪、朱方徐氏族谱影印件
图32  《淮涟郯新徐氏宗谱》(兰面谱)影印件
另外,就尊伯益为一世祖还是尊若木为一世祖的问题,查阅能搜集到的清以前家谱,多有“徐氏之先本子伯益,,(‘徐氏系出伯益之后”等记载,四书五经、《史记》《元和姓纂》等史书也只有伯益的记载。关于若木的最早记载见于唐弘学士司马贞对《史记·秦本纪》的“索引”。特别是近年来经考证后社会各界认可的“徐氏祖陵”,第一位墓葬者是伯益,其次才是若木、征国、房、仁、豹。
为使徐文化和徐氏谱牒研究有更广泛深刻的历史依据,有更多史学界和姓,氏学研究者的认可,本人及郯城徐氏族众认为:尊伯益为尊始祖、若木为始祖或一世祖为好。

二、迁徙变化


根据史料分析和家谱记载,目前郯城80%以上徐姓人口是随着县域人口迁徙变动而后定居至今的。郯为古地,移民迁徙历史悠久,又极为复杂。徐姓人口的迁徙也一样,很难形成定量定时的分析,仅能依据旧志和家谱以及有关史料所载,粗略绘出如下轮廓:
一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公元前221年  以徐国南迁“鲁荒徐宅,郯国建立”(约公元前11世纪)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人口发展缓慢,但迁徙频繁,人们以国名为姓,这一时期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人们均姓徐,但数量不多,且不稳定;后期为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人口波动发展,但相对稳定。《汉书·地理志》载““郯地不满五十”为一附庸子国。立国于如此狭小地区,标志着鼻寸蘦人rr“姻棋汗fN:批入农牧定居的巨大转折。
:其之后存在的七百年间,以郯地所显示出的灿烂文化为标志。证明县境人口相对居住稳定。此时期,徐国上层则南迁至江苏泗洪、邳州等地,而原以国弓为姓的部分徐氏家族却以较稳定的生活方式在此繁衍生息。
二是公元前221年至公元420年  以东海郡为中心,包括郯郡、东海国诸多建置。此为郯城历史上最繁荣期,亦为外县人口迁居县内之鼎盛期,东海郡“户三十五万八千四百一十四,口百五十.五万一九干三百五十七”为一大郡,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均称重要。而郯长期为东海郡治,两汉时期最盛,为徐州刺史部治所,大量人口迁入县境居住。这一时期是郯人口史上迁入大于迁£有的兴盛期。南迁人口也大量回迁。
三是公元420年至1646年  此一时期与郯城所中借羼的女超大落、动荡分化之缓慢进步相一致,人口发展和人口迁移亦呈大起大落、动荡分化下的缓慢进展状态。在这一千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随着改朝换代,县境设郡、设国、废县、置县,其建置纷繁复杂,人口迁移十分频繁且分合不定。郯城徐姓著名历史人物徐宁、徐羡之、徐湛之、徐勉、徐摛、徐陵、徐仲文、徐文远、徐有功等,都是在这一时期或赴国家的政乏治间的推移,其后人又为生计、为仕途、为归宗认祖而迂回郯城的不少。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支是“八族徐”。他们是南北朝时梁徐勉的后人。南朝梁,都建康(今南京),郯城人徐勉在朝为官,后人一支迁徙定居到安东(今涟水)。至明洪武年间,居住在淮安山阳县的徐麟经应天乡试举孝廉,初在江西建昌府广昌县为吏,后调任郯城县学博。徐麟所生二子:长子徐震、次子徐兴。《郯城徐氏家渤记载:徐震为淮安、涟水徐氏祖,徐兴为郯城、新泰徐氏祖。徐兴的第四个徐政、徐让各生四子,共兄弟八人:治、深、良、溥、贤、俊、杰、英。郯城人把这一支徐姓称为“八族徐”,“八族徐”占郯城徐姓人口的80(》0以上。在这一时期,人口增长缓慢,康熙《郯城县志》记载:清顺治三年(1646),县境仅有九千九二十七丁,其中,举贡生员四十二人。与千年之前境内人口相差无几。徐姓人丁人谱者几百人。
四是1646年至1949年  清顺治三年,郯城县有较详细人口记载。之后,县境人口进入发展较快时期。康熙七年(1668),郯城大地震,县志记载“压死老幼男妇八千七百有奇”,占当时人口的14dg0。地震过后发生瘟疫,部分人口外迁避之,境内人丁也有较大的迁移变动,徐姓人口分布面进一步扩大。大地震六十年后的1728年,全县五乡四十四社均有徐姓人居住,家谱记载:“计在郯之聚居者约庄二十有六……沙汪崖、曹村、张庄、高峰头、苍烟村、重兴集、姚马村、曲沟、红花埠、壮口、小店、小尚庄、阴村、袁家堂、沟上、归昌、围沟、围子、圈子、杨家集、出口、重坊、港上、小马头、虎山、南冷村。”入谱人丁约一千人。
 
标签: 徐姓祖陵文化
  •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 新浪微博
  • QQ空间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天下徐氏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并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验照 鲁公网安备37021102001017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20033  |  鲁ICP备10203768号-64 |  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YB1370211001375
    商标注册证号:®第61593557号 |  法律顾问:刘国栋 律师15965426167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