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朝以前家谱资料记载的祖茔信息
中华姓氏大家庭的每一个姓氏在有传家宝典之称的家谱中,都对自己先祖墓茔地作详细的记载,以示后裔要“水源木本怀先德,春露秋霜动缅思”,常祭常祀,以尽其敬,祈求先祖荫佑后昆。各地徐氏家谱也记载着大量有关郯城祖茔的信息。
1.现存于浙江衢州市博物馆的清西河徐氏谱载有《徐氏祖墓迹考》:“东海郯县北七里墓,五祖都,总二十五墓,华表石柱,石羊四,石虎八,石人四,石碑。璃公、豹公、澄公、京兆尹佥公、河南太守明公、下邳太守侍公等。墓田周十二里,守墓人十六户。”(注:原谱藏于衢州博物馆,见图23《中华徐氏历史文化荟萃》417页引文影印件)
2.安徽歙州、朱方、新安、剑溪等地有清乾隆二年五月歙庠岁贡士候选训导徐禋主修,东阁学士礼部尚书钱塘徐本、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汪由敦作序的《徐氏宗谱·前纪》,谱中记载:“伯益、若木、征国、琅、仁、豹,夏袭徐国君,以上葬东海郯城北七里。”
、3.湖南长沙“惇叙堂”清道光二年桂月撰修的《徐氏宗谱》记载:“三世房(王房),征公长子,生子二:卿、仁。墓在郯县城北。四世仁,瑭公次子,生子一:豹,墓在郯县城北。五世豹,仁公子,生子一:濂,墓在郯县城北。六世濂,豹公之子,生子二:澄、佥。墓在郯县城北。七世澄,濂公长子,墓在郯县城北;佥,濂公次子,为京兆尹。生子二:起、哗,墓在郯县城北。八世起,佥公长子,墓在东天莫……十四世明,兴公长子,为河内守,墓在郯县城北……十九世侍,瑞公之早-縿子三:并、权、世长,为下邳太守,墓在郯县城北。二十世并,侍公长子,为刺史官,塞在杂莫县,与八证逾起公同穴。”c见图22、24、25、26、27、28《惇敘堂徐氏。一下世井,侍公长于,为刺史宗谱》影印件,原谱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
图22 湖南长沙惇叙堂徐氏宗谱影印件
以上几例是清代以前徐氏家谱中有关祖茔地信息的情况。
近年来,各地续修的家谱用不同形式从老谱中引记祖茔信息的也很多,2000年《巴中东海堂徐氏宗谱》从《清潭徐氏宗谱》引记的源流世系记载:征国公,葬郯城北七里;瑭公,葬郯城北七里;仁公,葬郯城北七里;豹公,葬郯城北七里。(见图29《巴中东海堂徐氏宗谱》影印件)
2002年《简西徐氏公钦系家谱》还将祖上从郯城迁至现居地的历史轨迹绘制成图,一目了然。(见图30“简西三岔徐氏入川图”影印件)
图30 《筒西徐氏钦系家谱>三岔徐氏入川图
另外,清江苏宝应人王嵩高(1735-1800),历任湖爿匕利川、武昌、汉阳、应城等地知县和直隶河闯、天津两府同知,后官至广西平乐知府。有《碑传集》传:。该集有《咏古郯城》诗一首,引读如下:
都城遗址久荒凉,数典曾闻说古皇。
我欲停骖溯云鸟,平原眷芸下牛羊。
清淮渺渺碧流环,北上先翁去不还。
白纣侯伯无国相。素书终访谷城山。
这首诗也值得结合古徐国国君墓葬群讲行研容,因为郯城古溃斛中—p-右徐氏祖茔葬有多位古徐国国君,能与“古皇”二字相联系。
以上族谱记载的郯城北徐氏祖茔地“总二十五墓”.到曰前为止,在清以前的家谱中,只发现十一位先祖的名讳和世系,另有十四位先祖的名讳和世系尚待宗亲们发掘资料,研究确认。
湖南长沙惇叙堂谱记载八世祖起、二十世祖并葬东莫八十,其具体地址也需要大家考证研究。
二、郯城宗亲近年来对祖茔的保护措施
关于先祖在郯城墓葬茔地的形制和规模,多部家谱留下了信息资料。随着社会进步、交通发达和信息交流的便捷,全国特别是南方各省以及台湾等地的持记有祖茔情况的家谱,不断到郯城寻根问祖。最早的墓地,由于长期无人过问,加上几千年风吹水浸、人为取土、削高填洼、自然耕种,单个墓塚封土已无法辨认,个别地方墓砖裸露,墓地最高处更有盗墓人留下的盗洞。各地前往寻根祭祖的宗亲看到先祖墓地的现状,无不百感交集:有批评,有指责,有建议,有的要捐款,有的要回去发动本支宗亲筹资修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