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藏于浙江衙州博物馆的清《西河徐氏谱·徐氏祖茔墓迹考》记载:“东海郯县北七里墓,有‘五祖都’,总二十五墓,华表石柱,石羊四,石虎八,石人四,石碑,琥公、豹公、澄公、京兆尹佥公、河南太守明公、下邳太守侍公等墓,田周十二里,守墓人十六户。”(原谱藉于衢州博物馆,见徐高义引文,图23)
徐高义《中华徐氏历史文化荟萃》引清《一统志》:东海郡郯县北七里,有“五祖都”,总二十五坟,有华表、石人、石碑、守坟人。
清乾隆《新安徐氏宗谱》记载:伯益、若木、征国、房(原字是王房fang)、仁、豹,以上葬东海郯城北七里。现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的清道光湖南长沙《惇叙堂徐氏宗谱》记载:征国、房、仁、豹、濂、澄、佥、明、侍,葬于郯城北七里。
明清以前的家谱,把郯北七里祖茔称为“五祖都”,并有详细的描述。就此问题,综合有关文献、地方志书、民间口传及与专家交流,经多方考证。提出如下五点,与大家商榷,以期有一个共同且较为准确的认识。
一、“都”字的形成和早期含义。学者王大有在《三皇五帝时代》一书中出:“少吴时代各氏族分衍后,都设立自己的祭祀中心,各自设立自己的祭坛、神位,祭祀各自的祖先,按自己的传统行事,神训政令不一。各国族围绕祭祀中心,营建高、昌、个、亭、京、章,立天表(华表),称为‘都’,成为巫、政、教中心。”同时还指出:“个、亭、高、昌、京都是由立天齐建木华表的广场、坛、丘演变而来…—是不同国族、不同形制的祭祀灵台,城邦核心建筑。”(见图4)由此可见,“都”曾是古代对设有祭坛、神位,建有象形纪念物和与天相通之华表柱的高档祭祀场所的称谓。
二、“豹公墩”的由来。“豹公墩”位于郯北七里祖茔地,干百年来民间流传此处为古徐国第五代国君豹公所修,豹公去世后亦葬于此,人称“豹公墩”;由于面积大、封土高,又被称为“大墩”;因离县城五至七里,也被称为“五里墩”“六里墩”或“七里墩”。郯城县人民政府以“豹公墩古墓群”为之命名,把它作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见图5,6)
三、对“五祖都”记载的理解。安徽歙县清乾隆年间的《新安徐氏谱》有伯益、若木、征国、瑭、仁、豹,以上葬东海郯城北七里的记载。(见图7影印件)豹公以上是四位国君,和徐姓的尊始祖伯益公共五位先祖——“五祖”。豹公将五位先祖安葬在亭、京式样建筑物中,立有华表,位于被称为“都”的国族祭祀中心附近,不仅强化了“都”的祭祀中心地位,被尊称为“五祖都”,而且体现了人们对这一神圣场所的敬仰。
王大有认为:表木(华表)之处,是日观太阳、夜观星象的地方,当太阳位于“京”形建筑上方时,是当地的正午时,叫做“景”,意为日在京上中天,这时观华表木的投影为“影”……凡建有“京”的地方为“都”,为天地之中。郯北七里祖茔地有“华表”,无论是豹公修建时所设,还是其他先祖所设,当时的人们都觉得此处应是天地之间的风水宝地。豹公在立有测天表木、“京”形建筑、被称为“都”的地方修葺了五位先祖的墓塚,国族人敬称为“五祖都”。徐国南迁后,没人再用这一敬称,后来只有在徐姓族谱中才能发现记载。
四、祖茔地与《郯城县志》记载的“社稷坛,,相隔不远,是古徐国、郯国等纪念和祭祀少吴的主要场所。少吴继承太吴伏羲之法,在天文学上有很大成就,使用旋玑玉衡、测天表木,表木发展为后来的华表。郯北祖茔就设有“华表”。
《郯城县志》记载,此处有“社稷坛”,说明此处在历史上一直是人们祭天、祭祖、祭江山社稷的祭祀场所。
上古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祭天祭地祭祖先,易姓而王,必兴封畫禅,是古时最隆重的祭祀;亡祀,就是亡豫影灭姓。各个国族用军事保卫祭祀中心、居邑、国族,称为戎。祭祀最初是除草扫地而祭,叫作蝉。被清扫的地面,呈天圆与星i地方形,或圆、方复合形。
郯城是古郯国,,郯国之前为古徐国嗣之地。徐、郯都是少吴族直系后裔,在不 薑1爹同时期保持着对少昊的主祭地位:自夏、 箠爨封徐国,徐国就是东夷族的核心力量,肘目薑少吴祭祀处于主祭地位。。五祖都”击葬h量叁一的五位先祖,生前都是祭祀少吴的主祭人。周朝之前,祭祀少昊的大典,应在曲阜少吴陵前举行。(见图8鲁国图影印件)
约公元前1100年,鲁侯伯禽《费誓》伐徐,大获全胜。徐国被迫南迁,放弃了相当于现在曲阜以东至费县、平邑、沂水、莒县、莒南、临沂、郯城、临沭等地,同时也失去了主祭少吴的地位。在周天子干预下,鲁附庸郯国在徐国祭祀少昊的原址主持东夷族祭祀少昊的活动,直到郯国灭亡。此后,郯国主持的东夷族祭祀少吴的大型活动也就没有了。《历代通鉴辑览》记载:“周威烈王八年,越灭郯。少昊之祀,莒及郯司之,楚先灭莒,越复灭郯,少吴遂不祀。”也就是说,继徐国之后,郯国自西周初(约前1100年)始封,周威烈王八年(前418)为越国所灭,在长达六百八十多年的时间里,在郯北主持对少昊的祭祀活动。
五、结合上述几点,可以认定,在豹公所修的“五祖都”附近应是“少吴祭坛”。徐人在祭祀“五祖都”的同时,也要祭祀远祖少吴。徐国南迁后,郯国沿用徐国祭祀少吴的祭坛是顺理成章的。位置应在今天郯城县人民政府所立“豹公墩古墓群”的“重点文物保护碑”附近。清康熙《郯城县-志》》的文字记载和图示标注的“社稷坛”,也在此处。(见图9万历郯城县县城图影印件)“社稷坛”是否由“少吴祭坛遗址”重建或演变而来,有待进一步考证。
图9 明万历郯城县县城图
以上是初步考证。作者将进一步搜集史料,更加深入探讨“五祖都”和“少吴祭坛遗址”问题,研究古徐国历史,发掘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为便于更直观理解,作者据族谱记载,复原“五祖都图”、敬绘“五祖圣像”和“豹公像”,一并敬列于文后。(见图10、11、12)
主要参告书目
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上册,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郯城县地名志》
《陋巷志》
徐高义:《中华徐氏历史文化荟萃》
清乾隆《新安徐氏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