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代,被学术界普遍认为属于徐国附属国的小国家有钟离、徐、郯、黄、江、不羹、蓐(rù)、绞、州轸、英、六、桐、宗、巢、群舒(舒蓼、舒庸、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等,这些小国大都分布在淮河流域。在考古发现中被我们所注意的,是群舒与钟离国。在西周时期,徐国为东夷集团里最强大的国家,所以淮夷曾专指徐,它始终据有淮上之地,屡与周王朝用兵。驹王时,服国三十有二,群舒位居之中,甚至《史记•齐世家》中将“舒”作“徐”,舒、徐通用。
就在李洲坳古墓的附近,今天的江西省靖安县、安义县一带,分布着众多的徐姓和舒姓村镇。靖安有这样一种说法:舒家舒半边,表示舒姓在靖安占了一大半。这恰恰暗合了春秋中晚期,以徐国为统领的群舒集团在吴国强势压迫下,辗转江浙和江西一带,投靠强楚的史实。所以,在江苏、浙江以及江西地区,多次出土徐国青铜器,也不是偶然的。
按照宋人的说法,徐国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历44代君王,存世1649年。公元前512年,徐国被吴国灭亡。徐亡国之后,它的遗民到底逃到哪儿去了呢?文献中曾有“徐子章禹奔楚”的记载,再结合1888年以来的江西考古发现,我们推测,拥有大型聚落遗址、大型祭祀场所、城址和大型墓葬的靖安李洲坳一带,或许就是徐国的最后归属地。因其同时处于楚国境内,所以不可避免的又吸收了楚文化的某些因素,李洲坳东周墓葬中的种种难解之谜,也许正是徐国文化、楚文化与当地土族的越人文化相结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