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鲁徐氏(东海堂)衒公通谱》致各位宗亲的函
(第一号)
尊敬的各位家人;
衒公,字廷售,号毅。明辅祖第五十三世,善堂公第七世,礼龙祖之曾孙,谦公之子,行五。其人天资敏达,器宇轩豁,睦邻敦族,公行礼彰。被授予义官于福建兴化府莆田县。生子六;金、銮、錄、鑣、锐、釴。享年五十二岁。卒于成化甲辰年(1484年)五月五日。
约15世纪中叶,衒公由凤墩迁至赣榆徐山大洙洲。去世后葬大洙洲时,福建兴化蒲南县清江郡守陈为亲自为其写碑文。后来因为五十年代大兴水利,在吴山前要建苏北第二大人工湖,库容量为3亿立方米。当时的大洙洲位于吴山前、宋家岭正东方向,正位于现在的塔山湖中央。1958年,大洙洲迁到当时的吴山公社驻地半路村。1964年第二次搬迁到当时的龙河公社一块称之为八里湖的土地上建村,改名为现在的大莒州村。衒祖及大公金二公銮三公錄四公鑣五公锐坟墓随村迁至大莒州。六公釴那时已迁至徐南庄居住,卒后葬于徐南庄村西林。
据载,金公后裔迁徐莒州、海州城里黄泥墩、海州城里南北大街、太平路东。銮公后裔迁徐莒州、徐山新庄子、城头大河东、又迁青口河南桥头、还有居洙洲、兰新庄子、土屋村等。錄公曾孙三省迁沟屋、后又有迁莒南清水涧村、高家庄村、有迁黑林街、徐接庄,有迁马家峪和徐家楼。鑣公后裔迁赣榆河东、洙洲、阚家岭和大官庄,阚家岭其中一支迁原城南公社拖拉机站即现在的徐官庄。锐公后裔迁临沂莒县板泉镇东新庄、西新庄、有迁谷家岭、野花沟、土龙头、涝坡、迁赣榆徐康邑、木家瞳、新集子、后湖子、刁家街和郑王庙等。釴公及其后人迁徐南庄、许南庄、城里南关、陡沟子、三保庄、西古河套、徐家店子、谷家店子、东赤涧、吴山前、刘家后、沟子、小林头、翔凤岭、西张夏、大港头、徐埠、高家山、石桥东村、大站、大伞庄、东留村、西留村、城头、樊葛埠、管葛埠、郭葛埠、窦洪爽、海头南门外、下口、海头、丁家沟、木头沟、大湾子、兴庄、小朱尹、垤上、青口西门外和高里庄等。五十七世孙士聪于嘉靖年间迁西上堰,五十七世孙士讚、士让、士谅迁西留村,士讚后人广兴迁樊葛埠五十九世孙延富于康熙年间迁徐家庄,五十九世孙湘迁徐接庄、五十九世孙维屏迁龙王庙、六十世孙长挺迁大沟头,后来其长子顺迁曹顶、六十世孙长报长子(失讳)迁大沟头。
几百年来,徐氏族人为修谱作出了艰辛的努力。1840年农历正月的重修,1882年2月的重修,特别是1928年春 ,即民国十七年,约族人在赣榆县城内治鑫宅内,开全族会议,重修宗谱。推选了修谱办事处正副主事,常务监视,调查员,财政股人选。赴各县诸宗家处,调查世系行辈,叙清登册。当时共加入总谱者约十县。完竣后即赴赣榆县当时署前怀人书局石印。印刷不到一半,因事变城陷,将谱稿运至北钱家疃村密存徐贞祜窖藏,所幸没有损失。此次修谱定出了二十字排行,“章程宜立定名义要端详如斯传统绪先后大其昌”。但多数家谱记载那次修谱时胶南大场的徐世相为当时赣榆的公安局长,定出了“文德进大同”等五十字大排行。解放后有的支系于1962年有过一次修谱,但不少是年久失修。
据查资料,赣榆民国时修谱是按照衒公六子分成六个支派的。而2008年的修谱就以衒公为一世祖了。21世纪初,徐南庄六十八世孙德鸿从教育局退休,一人骑自行车几千里,奔走赣榆徐氏居住的各村登记,终于2008年帮赣榆大部分徐氏修谱完成。实在令我们这些晚辈可学可敬。但据调查发现,仍然有不少村庄没有参加那次修谱,更有甚者,有的村竟连民国时期的那次修谱都没参加,这就为本次的通谱加大了难度。
各位众宗长、宗亲,我们只有齐心协力,有团结拼搏的精神,无私奉献脚踏实地努力,才能完成为后世的千秋基业。
各位家人,我们同一血脉,为通谱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
苏鲁徐氏(东海堂)衒公通谱组委会
202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