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官方微信

  • 微博
  • APP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修谱动态湖北沙市徐氏宗族发展简况 - 徐氏世系

湖北沙市徐氏宗族发展简况 - 徐氏世系

   2019-02-22 IP属地 山东33700
核心提示:编 者 前 言 我徐氏门宗始源于中华汉族后裔,经历代繁衍,分支较多。有关家族中发展状况至今未见文字记载,唯可依证只有先辈所传“光明祥兆德,正大世传家,敦本承先志,金兰裕国华”二十字的辈字用字。 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前进,世俗更新,家族观念已渐淡薄,取名..

编   者   前   言

 

我徐氏门宗始源于中华汉族后裔,经历代繁衍,分支较多。有关家族中发展状况至今未见文字记载,唯可依证只有先辈所传“光明祥兆德,正大世传家,敦本承先志,金兰裕国华”二十字的辈字用字。

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前进,世俗更新,家族观念已渐淡薄,取名不用字辈,已广为推行。加之,近数十年中族人迁居他乡,分散较广,平时缺乏联系,彼此逐渐生疏,形成了相见不相识,同祖不相知。如不及早沟通联系,势必更加互为陌生。为了增进了解,加强情谊,我们受族中各辈的委托汇编了《湖北沙市徐氏家族发展简况》,便于我族成员了解家史和相互联络之用。

本《简况》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我族各辈的大力支持,是共同努力的结晶。我们从收集资料,考证核实到汇编成册,约历时三载,但由于掌握情况不全,有些事实难免有误,还望各辈修正。

由于追忆有限,《简况》中记述的范围,只限于我房嫡系传脉人兆字辈祖先徐氏禄大人这支脉开始,顺述至1991年12月以前出生的传字辈为止,共六代人的简况。凡涉及我徐氏联姻的各代婿亲只记述到所率以下两代为终。因族中辈次分支较繁,人员较多,为便于查阅,在编写亲缘层次方面,对各辈、各房、各员除写现名外,又采用了数码作为各自的代号,即:辈以位分,房以数别。对同辈人员的长幼,则以数字大小为表示。对已婚男女配偶,均采用共同号码,便于识别。为了减少文字,对长幼各辈均用名字相称,未按祖、父、子之类礼称,实属不恭,望不见责。此册只供本家族成员作通讯和了解徐氏发展之概况用。有不妥之处,望各辈指正、补充。

 

汇编:徐大振  徐大琪

                                                                                    徐大俊  徐大发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增  编  说  明

《湖北沙市徐氏宗族发展简史》首次编印至今已逾十三年。十三年的光阴在类历史进程中乃瞬间,然而于我徐氏家族来说变化无疑是巨大的。老者逝去,晚辈出生……,不少当年倜傥少年,今已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时逢盛世,我徐氏家族人丁兴旺。重新收集更新资料,工作量巨大,吾今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将手头现有的资料予于增补,此次仅增补了徐氏德字辈大房成员1992-2004年人口发展内容(增补人员名单状况表附于大房血缘表后),其他变更情况寄希于徐氏后人在续,以传后世,代代不绝。

 

徐大振  2004年12月

 

一、徐氏家族在沙市定居落籍创业简况(1840-1870年)

沙市徐姓家族,据先辈言传,起源于现安徽省合肥地区,约在十七世纪末迁到江西,到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咸丰初年),由明字辈携其家属到沙市定居。当时已生有祥字辈弟兄多人,现可追忆者祥字辈有四人传有后代。四人用名一为“吉祥”,一为“志祥”,其余二人用名不祥。到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祥字辈四兄弟先后生有兆字辈子女八人(五男三女),当时明、祥两代成员均以小商、小贩(货郎、卖针线)为业。祥字辈传到兆字辈,其具体血缘联系是,祥字辈大房情况不明;二房有一独子名兆禄,是徐万顺药店的创始人;三房只生有一女,婚后无后代;四房有二子二女,长子兆某是徐德顺药店直系祖先,二子兆某是徐永顺药店直系祖先,大女嫁给邓家,即邓传孚之老太太,二女嫁给项家,婚后无后代;五房祥某生有二子,长子曾在沙洋经商,其孙名叫大柄、小柄,现下落不明。次子无家室,原住沙市城隍庙,孤身一人,族人都称其为么爷,约在1930年病故,无后代。

上述四代(光、明、兆、祥)列祖列宗,从兆字辈起,才以医药为业。当时沙市九十铺江渎观一带有四家药店,中医师先后十名,均为兆字辈创业。尤其是徐顺药店创业人兆某长子,徐伯谐医术精湛,社会上称其为儒医得名,徐永顺创业人兆某不仅是医生,而且文化较高,族人均以“秀才”相称。

 

二、清末民初时期徐氏家族发展简况(1871-1922年) 

我房祖先徐兆禄大人,生于1848年,卒于1912年,配偶张氏,生平以中医、中药为业。居住现胜利街(原名九十铺)中段,张家巷上首,座北朝南的一栋自有平房,占地约300多平方米。全屋共三进,一进是铺面,自营徐万顺药店,二至三进住房共五间,供全家住宿。

从1869年到1885年十六年中,兆禄大人先后生育子女六人。长子德渠、二子德材、三子德芳、女儿三人。德渠娶妻张氏,德材娶妻李氏,德芳娶妻黄氏,德芳娶妻黄氏。大女嫁给沙市甲贵街张吉顺棉花行老板张某某做填房(前妻故,续娶后妻之意);二女嫁给本市以私塾为业的邓永贵为妻;三女嫁给原沙市文星楼张雨臣之子张伯权为妻。德渠在家学医,婚后余年,二十岁患肺病死亡,遗有腹子正辉。二子德材,在沙市大正盐行帮工,曾由学徒升任业务负责人。婚后生有五子,长子正庆,二子正椿,三子正福,四子正鸿,五子正声。三子德芳,在家随父习医,婚后生有五子,长子正怡,二子正元,三子正银,四子正今,五子正玉,女儿正秀。德字辈大姑嫁给张家后,有子女六人,除长子张先洲,二子张濂希,三子张礼臣为前妻所生外,自生有四子张福五,长女秀姑嫁给刘祝三,二女嫁给艾家。二姑嫁给草市邓家亦生育有三子,长子邓香九,二子邓玉泉,三子邓庆轩。三姑嫁给文星楼张家,婚后时间不长,病故无后。

到1918年(民国七年)时,我房人口已是年以倍增。当时不仅德、正两辈子孙兴盛,且大字辈也开始出生,如德渠之遗腹正辉娶妻张德珍后,连生两女,名大英、大秀。德材长子正庆婚后,亦生长子大恭。德芳长子正怡,也娶有妻室,已孕待产,当时全家长幼直系四代已达26人,(不包括已嫁女儿外甥),另外尚有药店雇用的学徒、杂工3人,当时全家生活来源主要靠医药经营收入和德材帮工收入,虽收入有限,由于持家勤俭,尚可维持温饱。

兆福大人为人和气、厚道,待人谦虚,严于律已,处事公正,很受族里乡邻称赞。以兆福大人为家长30多人共居一堂的大家庭,经历了约40年,在1915年前后兆福两老先后病逝,家庭矛盾日益出现。主要表现在持家意见不一,经济来源与支出难以求得大家满意,家庭过大,是非多,难以公平处理;房屋不够使用,有的已届婚姻之年,无房可住,故共有从大家分散为小家的要求。经一年多商讨筹划,作出了分家的决定,办法是由德材、德芳负责筹资,另构屋两栋,以德字辈三兄弟为单位,每人分一居住房产。德渠之子正辉代表长房,德材为二房搬迁新居,德芳为三房住屋不动。分家之后,各理门户。终于在1922年从德字辈分为了大、二、三房之称。

 

三、德字辈分理门户后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简况(1923-1938年) 

1992年德字辈兄弟按长幼分为三小房后,到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在这16年期间,各房自理门户,均有较大发展,总的状况是正字辈年富力强,风华正茂,正值当家创业之年,大字辈也似雨后春笋,不断成长,虽处于国家多事之秋,但均能因势利导,勉为适宜生活。各房具体情况如下:

大房由德渠之子正辉立房之后,由于在寡母张氏的教育和辅助下,以中医技术为主,在新分之住房开立徐万顺大房药店,其资金由祖母之姨侄婿,原沙市春生药店店主借钱、借药加以相助。该屋在当时九十铺“江渎观”下侧,前后共四进,临街铺面其余作为住宿。正辉为人心地善良,和蔼厚道,娶妻张德珍,贤惠朴实,勤俭持家。正辉在未分家前夕,曾在祖父和德芳三叔父身边学医,在亲切培养、身教言传下他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祖辈传统医理秘诀,受益良多。继后分家迁出,即自理门户,经祖传医理实践,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的服务医德,赢得广大患者好评。在此期间,正辉除原生有大英、大秀、大珍三女外,又生有子大振、大发和四女大敏。一家九口,加上学徒帮工共有12人,生活来源全靠医药收入,由于人口较多,医药收入难敷使用,故典当、借贷已属常事。长女大英1933年嫁给沙市茂盛钱庄业主王茂卿,当时出于旧习虚荣,制作嫁妆乏资,将住房中单间主要一进典当给沙市向伯笙,作价300银元,直到抗战胜利,此债才还清。接着嫁二女和其他喜庆耗资,致使家庭陷入借不完的债还不清的息的困境中。由于家中困难,大振读完小学,仅年14岁就步入社会,在沙市生记行当学徒工。

大房虽在艰难困苦中挣扎,但仍能发展壮大,其主要全靠正辉之母张氏。张氏年幼丧母,因无人照顾,七岁时到姨妈家寄居,12岁到徐家作童养媳,17岁与徐德渠在成婚,18岁夫死守寡,身怀遗腹子正辉,她为人善良慈祥热情,个性好胜,重礼仪,善言词,从不俯首人下,不仅持家勤俭,而且多才多艺,是位烹饪能手。她一生不辞辛勤劳累,侍奉翁姑,和睦妯娌,爱护子侄,为儿孙操尽心血,由于她自尊自重,教子有方,曾在民国十三年间,受到当时民国总统的题词“划荻风高”匾牌一面褒扬表彰。65岁因患肝病去世。

二房德材就业于沙市大正盐行工作,为人厚道慈爱坦诚,心地善良,在治理家庭事务中,克勤克俭,顾全大局,先人后已 ,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热爱自己工作,不辞辛勤劳累,忠于职守,极端认真负责,如内外至亲求助于他时,他总是全力以赴为人说项推荐,为他人排忧解难。对家里兄弟姐妹情谊深重同手足,关心备至。娶妻李氏,勤俭持家,生有五男,教子有方。德材感染病患较重,李氏即斋戒淋浴,静夜焚香,虔心祷告神灵,割自己膀臂肉,为夫德材煎汤疗病,病势逐渐缓解。德材在分家自立门户不久就病故了。

德材病故后,即由长子正庆继承家长之责,他就业于大昌祥盐号,娶妻李庆贤,是娴淑善良能干的贤内助,善于操持家务。

正庆平生好学,酷爱诗书字画,能诗文,擅长书法,绰号“书痴”又号“惜阴轩主人”。他为人善良憨厚,谦逊谨慎,办事精细,重孝义,明礼仪,识大体顾大局,除将父亲在老时为三房分家所置二栋欠下房屋债款分次陆续还清外,同时并与二子正椿商量筹措今后生活问题,得到二子正椿大力协助、支持和共同努力,不仅重新购置家具和炊事锅盆碗盏全部用具外,而且还考虑到照顾幼小兄弟们上学读书、成长、找工作,以及婚丧配偶等等诸多重大事宜,他为二房创建美好新的生活家园,任劳任怨的操劳一生。到1938年抗日战争前,正庆已生有长子大恭,后又相继生有大猛、大和、大琪、大刚、大琨、大毅。

德材二子正椿,积极热情,主动协助长兄料理家务,当时全家老小生活一切全靠大、二两子共同撑持掌管,但由于父亲去逝过早,遗下兄弟幼小,迁入新居,犹如白手起家。德材三子正福,就业于沙市福兴玉盐号工作,为人心地善良,天赋聪慧、和蔼、能干,擅长绘画,爱好古玩,娶妻李国凤教师,文静贤淑,勤俭持家。正福热爱自己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强烈,对于有关小兄弟读书和写毛笔字、书法、算术等方面问题,颇为热情关心,教导,并积极主动帮助指点,深受裨益,不幸年仅20几岁因肺病去世。遗孀李国凤及遗女大成,家境匮乏,生活维艰,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经大、二两子商定,邀请本市盐钱班行业及地方上知名人士得到众人的大力支持赞助,乐善好施,热情解囊相助,虽涓涓之水细微,但对维系和减轻遗霜母女生活上的困惑问题,起到有力的保障和很好的支助作用。

由于三子正福去世过早,遗孀李国凤哺育遗腹女大成,生活极为艰难,含辛茹苦数十年如一日。

四子正鸿,就业于沙市大湾附近的永济盐栈,娶妻刘九凤,生有三女一男,长女大瑜,三女大坤,三女大谨,子大东。

五子正声在重庆蜀益烟草公司任庶务,娶妻郑锦华,生三男一女,大勋、大凯、大文、大伟。二房全家由于众兄弟婚前有工作,婚后负担不重,其母共同瞻养,故全家生活安定,和睦温饱,属新三房之首。

三房德芳严肃端庄,为人心地善良,个性急躁,他系祖父兆禄大人第三子,也就是“徐万顺药店”主要继承人。德芳娶妻黄氏,温和、善良、娴淑,持家勤俭,生有五男一女。长子正怡,二子正元,三子正银,四子正今,五子正玉,女儿正秀。德芳在兆禄大人的亲手栽培,精心哺育和朝夕浇灌有利的条件下,他跟父学医,加之他自己在主观上的努力,刻苦琢磨,受益良多,深得其父器重,吸取优良传统,丰富临床实践经验,获得兆禄大人医钵真传,诚所谓 “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等极为宝贵的医理秘诀。他经常亲自骑马下乡,随带药箱奔向四方,挨家挨户为病人诊治,抢救病人,处方发药给病户,有时所带之药虽已全部散发完毕,但仍不能满足病户需要,德芳他当晚回返药店后,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的按照病户所需之药,分别如数包装齐备,第二天再次骑马下乡,专程将药送到病户家里,使病人得以及时服药治疗,诚所谓“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医德崇高,深受四乡邻里的赞扬。

三房长子正怡,心地善良,对人处事和蔼热情,擅长书法,娶妻肖氏,忠厚贤良,持家勤俭,生有三男一女。正怡跟随父亲学医,在父辈亲育培养,朝夕薰陶,身教言传下,由于他自己努力好学,狠下功夫,深受父亲裨益,故入门进步很快,颇得心得,深受父亲赏识和倚重,是全家中流砥柱。自父亲德芳去世后,他自己即独单一面行医,生意兴隆,盛极一时。不幸的是家运不顺,在短短的二、三年中,他三弟正银夫妇,二弟正元的妻子和么弟正玉相继去世。在巨大沉痛威胁压力下,正怡深感无法承受,因而顿生绝望厌世之情未足35岁便轻生而亡故。当时幼子大芝刚生下八个月,长子大信才13岁,即到店铺学徒谋生。

三房二子正元个性散荡,不承受祖业,在家中经济困难情况下,终将药店收歇迁到宿驾场行医维持生活。后又将祖业住房变卖给沙市唐某,从此全家离开了九十铺故里。

三房四子正今(原名为正金)就业于沙市厚生盐行工作,为人心地善良,思想进步,生平好学,喜爱新文化,对人热情,乐于助人,对旧中国封建统治三大敌人深恶痛绝。在解放以前,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为解放全人类的革命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娶妻傅天秀为伴侣,文静秀雅,勤俭持家,同心同德,心心相印,生有二男一女,长子徐华,二子傅强,女儿徐红。三房五子正玉年幼就帮工学徒,年仅十余岁不幸病故,未婚配。

三房女儿正秀,嫁给市内高家巷胡云臣为妻。生有三男二女,胡正明、正辉、正义、正美、正莉。

                        

四、 抗日战争八年离乱徐氏家族的变迁(1939-1954年) 

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后,很快逼近沙市。1938年二房正声由重庆回沙市与郑锦华结婚,因见沙市即有被日军侵占之势,婚后将其母李氏、寡嫂李国凤、三兄正福之妻与侄女大成,以及四兄正鸿夫妇俩,带往重庆居住。1938年秋末九月初二,大房正辉之母张氏病故。1940年阴历五月初三,沙市被日军占领。在沙市沦陷前夕,正辉之长女大英携子女二人和三女大珍、四女大敏,随大英婿家一道,逃往松滋丘林山地避难。因生活无奈,大珍、大敏于同年返回沙市。除此在家未逃离的家族人等,大部分藏身于沙市英商办的打包厂和字会躲避(因当时日军对英美外商和国际慈善团体尚不敢无理侵犯)。三房老小除正今和大信到重庆外,全家避难乡下,在三板桥附近遇到日军,险遭杀害,一家逃散,后来幸又重聚返回沙市。一家老小六口,全靠其嫂操持针线,代人缝补收入为生。有时也得到正今寄款接济。二房正椿日军占领沙市时,负有原交通银行留守之职,故未随行外迁,日军占领沙市后,以清理“敌产”为名,于40年夏天一中午,由日军宪兵伍长山田带有军士二人,到正辉所营徐顺药店,逼正辉交出正椿,并以指挥刀置于正辉首侧,要其交人。正辉以同族兄弟为重,在危难之时,亦未告知正椿住处,坚持半小时之久,硬行将正辉所出示的自家房屋契约带走。正椿得讯即逃往妻兄陈伯勉家躲避。当晚正椿连夜带着妻子、子女逃离沙市转道湖南贵州到四川重庆,致使他的么儿因出走途中冻饿而死。

次年(1941年)春,日军在沙以登记年青人为名,准备抓丁补充兵源,众皆惶惶不安。恰遇三房正今来信,要三房全家去松滋沙道观,正辉将其大振(16岁),正庆将其子大猛(15岁)托带随行,以便外出躲难谋生。于阴历六月初六上午,大家化装成小贸商人,混过日军哨卡,在内湖太师渊坐木划小船,经三湖、四湖、小南湖时,遭土匪登船抢劫,除随身衣裤外,全部被抢劫一空,老小八人只得沿途乞讨。经两三夜酷暑煎烤,逃到沙道观正今之友陈家。谁料陈已病故尚不满一个月。见此无法寄住,只好求助于已先期来此的德字辈张大姑之子张福五,临时租得沙道观街中段一间平房暂住。由于生活更加困难,大猛由其兄大恭寄钱作路费西上重庆,大振由张福五介绍到沙道观沙市胡木君所经营的同荣花行当学徒。大房大英为了与大振相互有所照应,携幼龄子女二人来沙道观摆香烟摊为业,过了数日,日军又入侵沙道观,大振因所帮花行停办而失业。后正今给予路费,于正月初二即只身一人随运棉花的民夫步行西上三斗坪,转船去重庆,行路中途会见邓玉泉之子邓传叔(14岁),受其托同行重庆。当时两人均属年幼,且初次出门缺乏社会经历,由于购船票不易,竟被骟失半数票费,不得已只有偷着上船,查票时即行躲藏。经五、六天惊恐生活,总算安全到达。投靠于二房正声家,供食宿长达五月之久。经正声介绍,大振到合江县庆荣祥盐号业主李笃之处当学徒,邓传叔到重庆朝天门附近陕西街东方贸易行当学徒。

三房全家在沙道观居住不久,辗转磨盘洲,爬大山到三斗坪,乘船到重庆。全家住江北,后居住唐家沱。

大房长女大英在沙道观被日军占领前夕,亦迁万县,后由万县迁到重庆在江北居住,与大振会合居住。大房正辉因家口人多,经济无力,仍在经营徐万顺药店维持全家生计。

二房正庆家除长子大恭、二子大猛均在重庆外,本人偕带年幼子女五人(大琪、大和、大琨、大刚、大毅)先后在宜昌、巫山居住,后又迁回沙市,在故居江渎宫下首开设租书店,一直经营到胜利后的1946年。当时重庆是西南重镇,也是抗日大后方,名为“陪都”,在战乱中比较繁荣,我家族从沙市沦陷到抗日胜利六年中,在重庆避难留居、就业者甚多,约占全部族戚人数的70%左右,成了我徐家不约而同的汇集地。在此期间,由于人口繁衍,又成为徐家一大发展的兴盛时期。当时,二房正椿工作于重庆交通银行,正鸿也在银行任职,正声在蜀益烟草公司,大字辈大恭在某实业公司趸船任管理,大猛在某公司做练习生。三房正今来往湘鄂川等地以帮花行经销为业,正元亦常来重庆居住,正秀随婿全家住重庆南岸,大信在蜀益公司任做会计助理,大房大振由合江回重庆,经正鸿介绍在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代营处任营业员,后又在四川粮食储运局江北仓库工作。除大、二、三房在重庆的老幼成员外,尚有德字辈姻亲生代邓香九、邓玉泉,以及子女邓传孚、邓传叔、邓传芳,张先洲之子女等均是全家迁来。由于山城之大,各自就业不同,居住地址分散,虽平时少有来往,难以朝夕相见,但团结互助仍保持依旧。尤其深得众亲戚长幼共同感激者二房正声,处事正直,热情助人,不分亲疏,一视对待。因他到重庆工作时间最早,可算是徐家亲族西上居住的奠基人,凡去重庆亲友均先落其家,成了亲友到渝的接待站,而且大多求职就业,均劳其介绍,得到安排。

  

五、抗战胜利至解放前夕之状况(1946-1949年)

1945年8月15日,日军战败投降后,我族各房成员也有所变迁。二房正椿因工作调去宜昌交通银行,其余族中成员大多均因工作仍住重庆等地,1946年德字辈二房德材之妻李氏、长子正庆夫妇不幸在沙市先后病故,二房成员大多成员都回沙市治理丧事,后由正庆长子大恭将年幼弟妹大琪、大刚、大琨、带往重庆供养,小弟大毅留在沙市由寡嫂李国凤照料。三房正元在沙市郊区杨场又设下一行医药铺。正今当时仍以帮药号为职业,从抗战期间开始,一直从事革命工作,加入共产党地下组织活动,在沙市解放前夕,是沙市地下党支部负责人之一,参加了解放沙市的接收工作。1949年初,德芳之妻黄氏及孙子大莹、大俊回到沙市。大房正辉因见其子大振在重庆工作,为了避免出现抗战时那样一家人东分西散之苦,加之本人年龄已届暮残,故带领大、二、三女及其婿甥全家西迁到重庆与大振同居。当时我族各房成员只有三房一部分和二房正福之妻女在沙市,其余均在外地未回,人口仍以重庆较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房正椿又从宜昌调往四川自贡,正鸿调往四川乐山,家属均随行。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朝天门发生火灾,火势凶猛,整整焚烧了一天一夜,二房正声住在陕西路赣江街,由于火灾延及,全部家产被焚一空。大房大振当时全家住在重庆江北正街,虽住处未被火灾波及,但多年所积之资,购置货物放朝天门仓库,一夜之间化为灰烬。由于火灾受损,两家生活均极困难,尚幸重庆不久得到解放,大房正辉即带全家人等回到沙市,重理徐万顺药店业务。1947年正辉之四女大敏患伤寒病故于沙市。正声仍住重庆经借资搞短途行商维持生活。

  

六、解放后的发展与现状(1950-1991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家族也随着解放而解放。回顾已往,在一个多世纪里,我们家族六代辈次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均属普通城镇人,所从事职业均以店员、医生、帮工、小贸为业。自抗日战争爆发起始,随着新形势、新文化、新潮流的变化,解放以后,我们家族有很大的促进,加之三房正今在家族中灌输马列主义,不少族人先后投身革命,先后参军的有大俊、大猛、大发、大和、大伟等,参干的有大信、大振、大莹、大成、大英、大之、大仁、大琪等人,入党入团人数更多。在文化素质与业务知识上也发生巨变,过去正字辈以上成员文化不过私塾五、六年,没有一人从事科技工作。现在是大部人有学历、有职称,有的还荣获了高级职称,大学生、专科生较普遍,随着工作的变迁,居住已由过去同姓一条街的现象,变为全国分散,分居约十多个县市,家庭和成员的发展亦达三百多人,是数以倍增。而自1949年以来自然减员永别人世的只有十余人,其中大房有正辉和妻张德珍,其女大秀,婿德聪、振东;二房正椿,正鸿妻刘九凤,大恭、大琨、大祥、世婉;三房德芳一黄氏、正怡妻肖家秀,正今、正元、大信、婿胡云臣等。说明我们家族的兴旺发达和我们国家的繁荣密不可分。目前,世字辈已出生有143人,传字辈已出生有66人,两辈人数已占全族人数的73%,其中部分均已就业成家,我族未来前景更加繁荣昌盛,必将茁壮成长,一代胜似一代,。


来源:http://xjxn2.blog.163.com/blog/static/6787236520086711305455/

 
  •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 新浪微博
  • QQ空间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天下徐氏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并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验照 鲁公网安备37021102001017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20033  |  鲁ICP备10203768号-64 |  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YB1370211001375
    商标注册证号:®第61593557号 |  法律顾问:刘国栋 律师15965426167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