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永远找借口,
成功者永远想办法;
悲观者从机会中看到危机,
乐观者从危机中看到机会。
金秋时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美国无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美中经贸科技促进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海外列席代表、威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徐德清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回国创业这么几年,希望能以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经验,给现在的年轻创业者,特别是回国创业者一点启示。
(编辑:翁馨蕊)
从闽西客家山区走出的好男儿
徐德清祖籍浙江,1963年出生于闽西山区宁化县的一个小山村里。贫困的家境加上12岁就丧父的家庭,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无疑是难以承受的。然而,坚强的他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那所破旧的小学成了他播种希望的学堂。
1979年,适逢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第三个年头,16岁的徐德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天津大学自动化系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谁也没有想到,十几岁的徐德清有着如此巨大的学习爆发力,一举夺得全校数学竞赛第一名;毕业后又在教育部工业自动化专业全国研究生统考中夺得第一名,并被选拔为出国研究生。1984年9月,21岁的徐德清只身飞往英国,进入曼彻斯特大学理工学院攻读仪器及分析科学。
“那时,身处异国他乡,在傲慢的英国人面前,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默默地努力,因为我没有选择,更没有什么退路可言。”谈起出国留学的经历,徐德清的语气显得有些沉重。有辛勤的播种就会有收获,1998年5月,他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在剑桥国际光学年会上,初露锋芒的徐德清受到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专家教授的赏识。1988年底,他赴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1991年1月,他担任耶鲁大学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的助理主任,之后被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聘为兼职副教授。1997年7月至1998年,他被哈佛大学医学院信息技术中心聘为助理主任。
一个从闽西客家山区的孩子成长为世界第一学府的教授,靠的就是自强不息和坚韧不拔。回忆起异国他乡求学的艰辛,徐德清感慨万千。他说:“失败者永远找借口,成功者永远想办法;悲观者从机会中看到危机,乐观者从危机中看到机会。”
毅然回国创业
徐德清告诉记者,1995年,李海峰和他见面时,就鼓励我回国创业,但当时他考虑到自己学艺还不精,各方面条件还不是太成熟。2004年,他看到祖国朝气蓬勃的建设和发展,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工作,回到苏州开始创业。同年,威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成立。威望科技在研发数字音频、多媒体信道解调芯片的同时,还参与了国内手机电视标准的制定。
公司刚成立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在资金和技术人员方面,因此,徐德清把自己的生活费都拿了出来。他看准了中国新一代电子通讯产业带来的机会,一直以把公司打造为华东地区甚至是全国最大规模的数字电视接收芯片供应商为目标,最后终于挺了过来。谈到这里,徐德清微微地舒了一口气。
作为威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德清率威望科技团队整合硅谷多年的相关产品开发经验,开发包括数字音视频与行动多媒体的系统单芯片方案(SOC),与上广电联合开发DAB USB2.0数字电视接收器以及DAB Cardbus数字电视接收芯片,DAB 手持式接收机(一体机)的研发工作。作为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和福州大学校长顾问的他,还全程参与了福建集成电路设计平台的策划、方案起草、评估和论证。
被升华的爱国情感
“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邦。”徐德清就是这样的一位君子。从英国辗转美国,无论走遍天涯海角,他始心系自己的祖国。他曾经在旅美学人的多个社团中担任职务,同时也是中国欧美同学会海外理事,并在海外接待了许多中国的高层代表团。1999年9月,他陪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访问耶鲁大学,还安排康州政要、工商界学术界知名人士与到访的时任福建省常务副省长王建双进行交流。
徐德清是一位爱国学者,他说,华人在美国有很多机会,同样也有许多风险。在中美关系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他致信克林顿总统,阐述中美友好的重要性;当中美参众两院在审议对华最惠国待遇的时候,是他写信给国会议员,强调美中经贸符合两国的利益;当美国主流媒体刊登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时,又是他投书予以反击。在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问哈佛大学期间,他接受了美国国家电视台的访问,支持江主席访问哈佛大学。
2001年,当举国上下都在为北京申办奥运会而齐心协力的时候,他率领2万余名旅美学人联合签名,支持北京申奥,并同时致信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表达对北京申奥的强烈愿望。2004年3月,申奥成功后,他又向北京港澳台侨同胞共建北京奥运会场馆委员会捐款。他始终以正义的态度和火热的情感,关心着自己的祖国,表达了一种被升华的爱国情感。
作为一个爱国学者,徐德清应北京市政府的邀请,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见证了中国百年一遇的体育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