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文化资源利用分析
韩明林 徐绍贵
在我国历史上,建于夏朝初期的徐国,曾经是鲁南苏北淮河流域盛极一时的国家。据史料记载,当时东夷部落首领若木,因其父伯益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徐,后人以国为姓 ,世称徐国、或徐方。徐国前后传位44代国君,至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被吴国吞灭,历时1900多年。而当时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是在历史上称为“徐州”或“东海郡”的山东省郯城县及周边地区。徐国开国之君若木,以及其后数代国君,如征国、房、仁、豹等,均葬于“东海郯城北七里”一个叫“豹公墩”的地方。目前海内外所能收集到的徐氏谱牒中,均有与此内容大致相同的记载。至今,没有二说。
当时在东夷集团中,徐国的势力逐渐强大为最,范围逐步扩张。《史记》记载其辖地为“海岱及淮惟徐州”。它的势力北至泰沂山区,南至江苏、安徽北部的洪泽湖边,西至河南东部,东至黄海边。甚至一度向北扩张到了河北的徐水。特别是在32代国君徐偃王时期,徐国一度成为东夷地区30多个诸侯国的霸主,直接威胁到西周王室的安全。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周穆王派兵大举伐徐。徐偃王率族众一部分向北撤退至徐州东部之徐山,一部分向南迁徙转移到江浙一带定居。自此,徐国国势渐微,最终被灭失国。不过,徐国虽灭,其在这一地区的影响还是相当巨大的。故在《禹贡》等书籍编成之时,将这一地区称之为“徐州”,郯城为“徐州”的治所。秦汉时期推行郡县制。这片地区称之为“郯郡”或“东海郡”,郯城仍为东海郡的治所。因此,绝大多数徐姓人氏称其堂号为“东海堂”。在历朝历代中,徐姓都被皇家封为梁柱之姓,成为我国各姓氏人群中的一大望族。
对上述这些情况,我们称之为徐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好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扩大郯城的影响和知名度,并使之转化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快郯城县旅游业和相关产业以及招商引资的步伐,促进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无疑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和重要深远的意义。本文谨就徐氏文化资源的利用价值,分析如下。
一、徐氏文化资源的特点
笔者认为,由于历史赋予的机遇,郯城县在徐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极具开发价值。如果因势利导,开发好这一独特的优势和资源,将给郯城县的振兴和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具体优势有以下几点。
(一)、人口众多分布面广
徐国从建立至灭亡时,徐姓人氏便已经分布在我国的广大地区。徐国灭亡后,徐姓人氏并未遭到大规模的屠杀和清洗,其当权者也只是由国君变成了战胜国的侯爵,徐姓子民或继续留在本地繁衍生息,或四散迁徙外出谋生,反而使得其活动范围更为广泛,分布定居于中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特别是明代以后,徐姓人氏更是大规模迁徙。南方江浙沿海地区徐姓人氏借助航海工具,甚至到东南亚诸国及海外谋生,从而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徐姓人氏繁衍生息。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徐姓人口在全国人口排序中列第十一位。我国仅大陆地区徐姓人口就有7000多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徐姓人口有2000多万,加上欧美诸国,全世界徐姓人氏将近一个亿。另外,历史上一些徐姓人氏因避祸、封赐等原因改姓黄、马、李、赵者,也不算小数。因此,在当今社会迅猛发展时代进步的情况下,如此众多的徐姓人氏完全可以形成庞大的人口流、信息流、财源流。
(二)、徐姓名人层出不穷,各类成就灿烂辉煌
由于徐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徐国文化独树一帜,使得徐姓名人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曾层出不穷,且都有建树。仅以郯城县为例,历史上这里出过七位宰相(或相当于宰相之职),徐姓就占到五位。如徐诜,徐羡之、徐湛之、徐孝嗣、徐陵等。另外,以清廉著称于世的徐勉,以创作“宫体诗”编纂《玉台新咏》享誉文坛的徐陵,曾任唐代司刑卿的著名政治家徐有功等,都是郯籍人士。就连考定《元嘉历》的古代著名天文学家何承天,其母亲也是郯城徐姓人氏。
在全国范围而言,徐姓人氏在历朝历代、各行各业中仁人志士、先模英烈、军政要员、专家名流更是数不胜数。据笔者粗略统计,有秦代东渡日本的著名方士徐福,东汉黄巾军首领徐和,赤眉军丞相徐宣,三国时力荐诸葛亮的政治家徐庶,享有“南州高士”之称的徐稚,“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宋代文字学家徐铉、徐锴,元末起义军名将徐达,红巾军首领徐寿辉,明代是画家徐渭,地理学家徐霞客,近代科学家徐光启,清代台湾抗日名将徐骧,医学家徐大春,音乐家徐上瀛,戏剧家徐复祚,民初革命家徐锡麟,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现代有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著名画家徐悲鸿,元帅徐向前,大将徐海东等。至今仍在党和国家担任要职的有徐匡迪、徐才厚、徐光春等。一些著名徐姓实业家名流更是数不胜数。如大连实德集团总裁徐明,鲁能集团总裁徐鹏等。这些徐姓政治家、军事家和著名人士,不单在徐姓中被引为自豪,也是我们所敬仰学习的楷模。
(三)、中华徐氏始祖陵毫无争议,具有唯一性、始源性。
郯城是早期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徐姓血缘始祖伯益和徐国开国之君若木以及其后多代君王,葬于郯城县城北七里的“豹公墩”古墓群。这一事实是目前所收集到的海内外各种徐世谱牒所共认的,毫无争议的。这就使位于郯城县的中华徐氏始祖陵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具有唯一性、始源性。而目前在国内历史人文资源方面,除了黄帝陵、炎帝陵、大禹陵、始皇陵、孔庙外,其它具有唯一性始源性的人文资源尚不多见。而中华徐氏始祖则是极具潜力的人文资源。开发利用好这一文化资源,定会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和社会经济效益。
二、徐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分析
文化是承传历史的联线,是昭示历史的展板。没有文化底蕴的事物,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中华徐氏始祖陵”是郯城久远历史的积淀,是让世人记忆郯城的烙铁,使市区历史尘埃,展示郯城魅力的妆台。让郯城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郯城,将会成为眼前的现实。
为使大家更深刻地了解这一文化资源,我们将这一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简要分析如下:
(一)“中华徐氏始祖陵”建成后的客源市场分析
在第一部分的徐氏文化资源特点中提到,全世界徐氏人口在1亿以上。何徐姓人数有直接联系的人群应当也在这个数字以上。且不说有联系人群这一资源,仅就1亿徐姓人口资源来论。假设1亿徐姓人口中有1﹪的徐姓人有能力、有可能来郯寻根问祖,那就是100万人。如果把这100万人口分为20年的时间先后来郯,每年就有5万人来郯。这五万人按平均滞留两天,每天吃、住、行、娱、沟,平均每天每人消费300元计算,郯城每年将从这部分人中获取3000万元的消费资金。这3000万虽不能和投资建昌相提并论但“中华徐氏始祖陵”就会像一个机器运转的工厂,每年产生3000万的价值,且永久不会停转。还有可能转得更快更好。
(二)“中华徐氏始祖陵”建成后,对市场拉动值的分析
旅游业可对74个相关产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或拉动。“中华徐氏始祖陵”一旦建成,不但使郯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增加了一个厚重的砝码,而且也会拉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在第一小点中,我们推测每年按5万徐姓人来郯,每人滞留两天,每天消费300元,全年就有3000万元的消费额。按5﹪增加值率计算,第三产业可实现增加值1500万元。可拉动全县GDP增加0.93个百分点。同时,郯城三产内部结构业将会有较快的发展。餐饮业、交通业、商业、郯城特产的流通等都将发生较大的转变。
(三)依托徐氏文化的开发利用做好的文章
徐氏文化,决非姓氏文化,决非家族文化,而是郯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这一文化资源,一是我们可开展徐氏文化论坛,把东夷文化中最耀眼的部分向世人展示,提高郯城的知名度。二是我们可采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招商引资。在全球实业界中有部分徐姓精英,在文化领域也有许多大师级人物,在政界、社会各界均由徐姓要人。同多这一形式可邀请他们来郯考察、观光、投资、发展。三是通过造势宣传,激发外埠徐姓人士寻根问祖的亲情、乡情,看一看徐氏发祥地,寻觅一下徐氏的发展繁衍脉络。这都是徐姓人士的极大心愿。
三、开发利用徐氏文化资源的客观条件
临沂市委书记李群在谈到临沂发展定位时指出,要把临沂建成历史文化名城,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商贸流通城,江北滨河水城。而历史文化名城、望族文化是重要资源,望族文化中,徐氏文化要放在首位。这就明确地指出了徐氏文化在临沂地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
发掘徐氏文化的客观条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区域经济发展急切的需要文化底蕴的烘托
县域经济特别是过去较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缺少知名度或没有知名度。因而人流、信息流就少,发展就缓慢。而提高地域知名度的最好方式就是向世人展示地方特色。就郯城而言,地方特色一是银杏,二是文化。银杏虽是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全国有四大银杏产区。目前银杏深加工、高科技含量的开发尚未破题。各地竞争激烈。因而打文化牌,既是从文化角度先行突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步好棋,又是辅助银杏产业开发的重要手段。同时,临沂历史名城的创建,又离不开徐氏文化的发掘利用,因而徐氏文化早发掘利用,好处就愈多。
(二)从中华民族特有的感情情结上看,寻根问祖不容忽视
徐氏先祖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立国,周初以前1900余年盛极一时,周后散至全国,部分远涉重洋,漂流海外。距今徐氏繁衍4500余年,传承150多代人。且各代之间世系清晰,支派分明,决不芜杂。“天下无二徐”是徐氏人群中最为认可的一句话。徐姓人无论在天南海北,无论原来认识与否,只要见面都极具亲切感,相互称“当家子”或“老本家”,称郯城徐姓认为文化界名人、高级知识分子,普遍对郯城“中华徐氏始祖陵”这一响亮的招牌,将极大地吸引徐姓人士前来寻根问祖,甚至投资搞企业,投资搞建设。这将是双赢互惠、皆大欢喜的好局面。
(三)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我们抓紧开发利用徐氏文化资源
郯城是农业大县,近十几年郯城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现在一、二、三产业比例情况看,仍然不够理想。第三产业明显不足,缺乏活力,是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旅游业是改变产业结构最有力的推动力。从大的方面看,全球的旅游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拿香港来说,近几年经济如果不是大陆赴港人流大大增加,香港经济复苏就不可能。就临沂而言,蒙山、沂水、莒南三个旅游模式的发展,不是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吗?郯城旅游在开发上滞后,但决不代表着资源的匮乏,只是我们对这些资源认识程度的高低,和对其开发利用投入的多少。资源潜力清晰可见,为郯城快速发展加注动力的条件也具备,徐氏文化资源就是很好的原动力。只要我们都重视起来,研究好发展步骤,把握好发展原则和契机,尽快开发利用,所呈现的积极效益是可以肯定的。
2006.10.
[录入:互联网 责编:徐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