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读戴望舒的《雨巷》,不禁想起一条老巷。
这是一条窄窄的,宽不过三尺,长不过200米的小巷,位于解放街上街,叫石灰巷。然而,正是这条灰不溜秋的寻常巷陌,却演绎过不少风流盛事,走出了一个个在中国大地留有足迹的风云人物。
1915年,一名男婴在巷内七号的一间南大房里诞生了。他后来成了新四军的一名文艺干部,解放后在上海市委工作,和当时的张春桥同一级别。不过他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张春桥投靠江青,成了历史罪人。他却默默地献身于艺术。1979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曾创作了版画《菊花》、《茶花》、国画《港湾》、《秋色》等百多幅作品,他就是原名叫徐京华的著名画家吕蒙先生。吕蒙先生还有两个同胞姐妹徐以华、徐以霜。一个是在抗日时期就担任妇女工作,抗美援朝时又捐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和首饰的爱国人士。一个是1978年就参加了国家在化学方面的难题攻关,并小有成就的科学家。这不平常的兄妹三人都生在这条小巷,长在这条小巷……
1958年,又一个男孩在同一间南大房出生,时逢大跃进年代,取名徐天进。他后来登上了北京大学的讲坛,被评为北京大学“十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2003年,他带领的考古队在陕西宝鸡周原发现了两片先周刻字甲骨,备受各界关注,后又挖掘出甲骨700余片、周代大墓22座、古城墙等,被称为新中国第一重大考古发现……
石灰巷内有一个
祠堂,叫蒙一公祠,与徐震二公祠同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蒙一公和震二公是兄弟两个,徐氏后人为纪念其祖上兄弟所修建的祠堂,蒙一公祠虽然没有震二公祠规模宏大,但也是雕梁画柱,气宇非凡。我们永康有个创税大户——飞鹰集团,是个百强企业,这只雄鹰是从哪里飞出来的呢?就在这里,石灰巷!因为她的前身——城关五金厂就在这里,走过这祠堂门口,仿佛还能听见当年“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石灰巷住着许多平常人家,也不乏有许多奇人。一个是阿钟盲眼,聪明肯学,能说会道。解放前曾经当过城关镇保长,双眼遭人害瞎后,还学会徒手鉴表的绝活,在典当行估价,是一估一个准,人称盲眼仙。一个我们叫她大伯婆的,脖子上长了一个大瘤子,挺恐怖的,但她就像医生一样,帮助很多人解除了病痛。有谁脱臼了,胳膊大腿动不了,特别是小孩,哭着喊着的,只要经她的大手三摸两摸,用力一拽,好了……
石灰巷,原名叫“夕辉”巷,多么阳春白雪的名字。随着解放街拆迁的进展,它将收起最后一缕“夕辉”,消失于永康版图。只有它的记忆,将成为永康老城历史遗产的一部分,而被永远保存在人们的心中。
□ 撰文 凤栖梧桐 摄影 程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