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由来。在原始社会东夷集团中,有一支会在树上筑巢的人,被称为余人;后来,部分余人迁徙到现在的淮河流域。这里地势低洼、遍地沼泽,没有森林,为了生存,他们就用木棒支撑筑巢居住,被称为徐人。
大禹建立夏朝,将徐人居住的地域命名为徐国,封赢伯益次子若木为徐国诸侯王。古代“以国为姓”,徐姓由此诞生。在徐国1700多年历史中,徐偃王执政为鼎盛期,徐姓首次得以大发展,唐.韩愈在《衢州徐偃王庙碑》中说:“徐氏十望,其九皆本于偃王”。徐国消亡后,徐姓为保持贵族身份,称为徐氏。
徐氏血统。徐氏父系是少昊、母系是黃帝。徐若木是天下徐氏鼻祖,其幼时生长在东海,成书于周朝的《山海经》就标有东海位置。为此,东海就成为天下徐氏的祖籍地、发源地、发祥地,是天下徐氏首推郡望;天下徐氏宗祠中,“东海堂”为最多。
徐氏文化。徐氏不仅血统纯正、历史悠久,而且重视家族文化。在北京、上海、太原、台北图书馆,美国犹他家谱学会收藏的家谱中徐氏家谱有789种,分别占收藏的各姓氏家谱的笫三、六、八位;其中,收藏在山西省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的《东海徐氏老谱》为最古老。此谱始修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由崔琳、徐令意、徐行坚撰修;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由状元徐奭(试,赤色、繁盛)会修;南宋重修时,朱熹为《东海徐氏老谱》写了“徐氏谱序”、文天祥为《东海徐氏老谱》写了《徐氏族谱跋》。令人遗憾的是,在民间收藏的徐氏家谱中绝大部分毀于战乱、政权更迭或荒年灾害之中,即使有幸保存下来的也沒得到很好的保护、整理,更谈不上发挥应有作用,在图书館收藏的789种徐氏家谱中,由东海本地人编纂的仅存四种。
古东海徐氏在创造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了精神文明,其中较为出名的有:秦朝东渡日本的赣榆县金山乡徐阜村徐福;汉末海州人徐球;南北朝东海郯城人徐勉、徐羡之、徐孝嗣等;三国时东海徐泊后代徐陵、徐平;唐朝东海人徐宁、海州人徐温;明朝海州板浦人徐斌;明朝举人有海州人徐承武(太原府同知)、赣榆人徐敬(教谕)、沭阳人徐鸾(湖州府同知,号称江北徐五经);明祟祯年间海州人徐太夫人;清乾隆五十年代海州营千总徐士进、徐士禄等。
“盛世修志”。近年,古东海徐氏中有很多人在编修家谱,或“寻根问祖”,或广集资料。这些做法符合“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之要,惟赖谱牒”之古训,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有益于培养教育后代。常言说,“家之有谱,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家谱在加强血缘群体凝聚和兴旺发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提议组建“古东海徐氏家谱编纂委员会”,在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编好各自家谱的基础上汇编《古东海徐氏家谱》。可以预见,在编纂古东海徐氏家谱中,我们将会发现更多的平凡中闪烁着智睿的人和事,挖掘更多的珍贵的家谱资料,为宏扬古东海徐氏优良传统和家族文化,推动古东海经济发展作出微薄奉献。
以上提议,供古东海地区徐氏讨论;我们真诚欢迎古东海地区或在外地工作的徐氏的专家、学者、有识志士、领导干部或退休领导干部,热心家谱编修的企业家,积极参加或提供宝贵的线索、资料。
提议人:
徐兴奎,合肥市退休职工;
徐毓如,东海县白塔镇徐圩村村民;
徐兴好,东海县牛山镇玉带河路118号居民;
徐良坠,连云港市云台农场丹霞寺水流村村民;
徐传科,连云港市徐圩盐场幸福村职工:
徐学安,连云港市岗埠农场小五队村民;
徐贵宝,连云港市岗埠农场小徐圩村民;
徐兴汉,灌云县板浦镇西山口罗圩村民;
徐兴佩,灌云县板浦镇西山口罗圩村民;
徐学富,连云港海州区古楼街道市民;
徐新海,东海县白塔中学老师;
徐德济,连云港市城管局干部;
徐子伟,东海县城后小学老师。
附件:徐氏图腾
联系电子邮箱:xuziwei198299@163.com QQ:381557020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