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官方微信

  • 微博
  • APP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徐氏资讯东莞废弃祠堂迎“第二春” 变村里文化活动室(图) - 广东徐氏新闻

东莞废弃祠堂迎“第二春” 变村里文化活动室(图) - 广东徐氏新闻

   2019-03-11 IP属地 山东4760
核心提示:录音机里传出悠扬的粤曲,今年85岁的徐焱坤,坐在河边的简陋凉棚里,望着对岸正在重修的“品斋徐公祠”。  麻涌黎滘村这个公祠至今约有300年历史,下个月将变成村民的文化活动室了。村民可在这里休闲娱乐,或弹唱粤曲,或下象棋。  前日,记者走进黎滘村,走进这座祠堂的岁月往事。  重修祠堂  由村里出资+村民赞助

录音机里传出悠扬的粤曲,今年85岁的徐焱坤,坐在河边的简陋凉棚里,望着对岸正在重修的“品斋徐公祠”。

  麻涌黎滘村这个公祠至今约有300年历史,下个月将变成村民的文化活动室了。村民可在这里休闲娱乐,或弹唱粤曲,或下象棋。

  前日,记者走进黎滘村,走进这座祠堂的岁月往事。

  重修祠堂

  由村里出资+村民赞助

  徐姓为黎滘村的大姓,“品斋徐公祠”(正确读法应为“徐品斋公祠”)正是为该村姓徐的祖先而设,位于该村一街街面,200多平方米。

  考虑到整合历史资源和保护文化遗产,今年2月,黎滘村启动该祠堂的重修工作,重修将按照原貌进行,重修资金约60万元,大部分来自村里,部分来自热心村民赞助。

  村里老人介绍,与大部分祠堂功能相似,“品斋徐公祠”以前主要为同姓氏的村民提供拜祭祖先,办理婚、丧、寿、喜等事的地方。民国时期曾重修过一次。

  年长村民曾在祠堂里读书

  在村民心中,老祠堂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那就是村私塾、乡办小学。

  解放前后,老祠堂是黎滘村及附近村里小孩读书的地方。

  解放前,公祠是村里的私塾。

  解放后,鸥涌、川槎、黎滘、蒲基、螺村五村合并为鸥槎乡,黎滘村位于五村中心位置,故黎滘村私塾转变为乡办性质的鸥槎小学。小学为6年制,各年级配备一名教师。由于祠堂面积有限,仅容下4个年级上课,其余两个年级的师生则到附近场所上课。

  到了1992年,黎滘村新建的小学落成,村里学生都到新的小学读书。老祠堂的“学校”功能不复存在,除曾租给工厂作为仓储外,一直被弃置至今年2月。

  公祠往事

  一年学费是30斤米 学生自己搬桌椅来上学

  对曾在祠堂念过书的老一辈来说,这里承载着儿时读书记忆。

  今年82岁的徐定家告诉记者,解放前该公祠为黎滘村私塾,聘请附近村一位学问高的人作为教师。

  孩子要上学的,家里就以30斤大米作为每年给老师的报酬;学生需要从家里搬来桌椅作为自己上课的桌椅。

  “一个学年为11多个月,天天上学,没有周六日。除非老师有事,学生当天才不用上学。”徐定家回忆,每天有三节课,基本是“朝九晚四”的生活。早上7点上学,跟老师读书、背书,9点下课学生回家吃早饭,10点上课练习毛笔字,12点放学;下午2点上课,4点放学。

  让老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周有一个下午是绘画课,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跟着在纸上画,“当时除了学背《三字经》《千字文》《诗经》等书籍,练习笔算、珠算外,没有娱乐活动,一节绘画课就显得格外有趣。” 

 
  •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 新浪微博
  • QQ空间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天下徐氏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并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验照 鲁公网安备37021102001017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20033  |  鲁ICP备10203768号-64 |  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YB1370211001375
    商标注册证号:®第61593557号 |  法律顾问:刘国栋 律师15965426167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