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之际,龙南县关西新围的乡亲们热情地迎来了台湾徐氏宗亲“回家”寻根问祖的客家亲人。
“饮水思源,叶落归根”的情结,使中华民族有着极强的凝聚力。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繁荣富强牵动着无数港澳台胞及移居国外的华人的心,尤其是分布在东南亚各国的客家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掀起了日益高涨的“寻根问祖”热。1000多年前,自秦朝以来历史上的中原百姓往南迁徙的3次大移民,逐渐在南方形成了一支汉族优秀的民系——客家人。客家人继承发展了优秀的中原远古文化,具有勤劳朴实、不畏强暴、奋发向上的崇高品质。客家人才辈出,其中有许多中华民族杰出的代表。如政治家有孙中山、廖仲凯、邓演达等;军事家有叶剑英、叶挺、杨成武等;爱国实业家有陈嘉庚、李嘉诚等。客家人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每逢佳节倍思亲”。海内外的客家人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时刻牵挂着祖国牵挂着自己的宗族,并按所居住的地区成立了许多民间客家组织,有计划地回到祖国、回到祖居地寻根问祖。此外,还在客家发源地和主要聚居地举办了十多次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如2004年9月,第19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将在江西省赣州市举行。许多客家人在家乡投资兴业,作为对祖国和家乡的回报。“寻根问祖”热把海外游子与祖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那天,台湾徐氏宗亲会的60多名台胞来到了关西新围,聚拢在围屋前,他们全都是头发斑白的老人,但一个个精神矍铄,笑容满面,激动万分。这是继1999年马来西亚客家总会来关西新围寻根问祖后的又一次客家大规模寻根活动。“噼噼啪啪……”鞭炮响起来了,掌声鼓起来了,香火龙舞起来了,围屋人和台胞们虽不相识,却因是“同祖同根”的感情而热情拥抱,握着的手久久不愿放下。台胞们虽然历经长途跋涉,可看到了客家围屋和客家亲人,全然没有倦意。关西新围——这座建造于清朝雍正年间的客家围屋,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座客家人的伟大建筑,令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引以为豪。在客家导游的热情邀请下,台胞们兴致勃勃地开始参观关西新围:围屋的东、西大门,石狮,壁镜,雕檐画壁,祠堂,巷子,后花园……以及了解关于围屋的创建人徐老四的传说等。客家围屋家一般的感觉令台胞们备感亲切、温暖,平日里安静的围屋如今人山人海,台胞们要与围屋留影,要与客家亲人留影,快门摁个不停。
午餐是丰盛的,围屋里的大祠堂摆满了10多张桌子,客家食品琳琅满目:烫皮、花生、米酒、珍珠米、鱼丝、芋丸……台胞们享用着客家人做的客家食品,嘴里“啧啧”地不停赞叹着。这时,上天似乎故意要制造些气氛,天窗里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落在水池里“滴滴答答”,与围屋里人们的欢乐奏成了一首和谐的乐曲。吃完饭,台胞们有的继续游览、拍照,有的观看围屋徐氏的家谱,有的与客家人聊天。游览完围屋的徐雪梅女士激动地对笔者说:“无论是交通阻隔,还是世事变迁,始终都影响不了海峡两岸宗亲的血缘关系,这是永远改变不了的。我们到了许多客家发源地,虽然要真正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祖先已非常困难,但是每到一地,想想,这可能就是自己的祖居地,心情就激动不已,这种同宗同脉的感情让我流泪,这可是我们的根哪!是我们的家呀!”“是啊是啊!”周围许多台胞听到徐雪梅的感慨后纷纷点头称是,眼眶里泪光闪闪。
下午4时,台胞和围屋的客家人依依不舍地分别了,台胞徐源发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东山万顷同一脉,海水千波总同源”的联句,表达了他们对故土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