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山东同乡会会长徐汉祖,来葡萄牙奋斗了近十年,创立了“徐氏豆腐”品牌,成为名副其实的“豆腐大王”。山东老乡习惯的亲切地称他为“豆腐徐”。特别是居住在里斯本的华人,80%以上华人吃过“徐氏豆腐”。每天清晨,满载“徐氏豆腐”的货车都要到里斯本三家华人超市和部分中餐馆送货。如今“徐氏豆腐”已经成为华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家常菜。
目前他的豆腐坊是生产豆制品品种最多的一家华人食品加工作坊。“徐氏豆腐”以豆腐为最基本产品,有嫩豆腐、老豆腐、盐卤豆腐等;还有豆腐皮、豆腐干,豆腐泡、豆芽、素鸡、豆腐条等豆制品。
提起老徐,莱西人都赞不绝口,称老徐人品好,技术高,乐于助人,已是众口皆碑的事实。这不,他又领衔成立了葡萄牙山东同乡会,旨意就是帮助更多的山东同乡实现创业致富的梦想。但老徐的个人奋斗史,却没有几个人知晓。
1999年初,老徐和几个同乡一起来到葡萄牙,当时在国内办理出国手续时,他竟没有同夫人商量,便独自做主,来到了欧洲。很快他夫人也随后来到葡萄牙。
在葡萄牙,老徐经历了两个22天后,便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木匠。老徐年轻时就同叔叔一起做木匠,替别人打家具维持生计。后来学会了开车,又替老板开车运沙土,接土石方工程。刚来葡萄牙时,他在中餐馆做厨工,干了22天后第一次辞工,后来又在另一家中餐馆做了22天后第二次辞工。说心里话他不喜欢厨房里那份工作,他会木匠活。
当时,葡萄牙华人中餐馆陆续开张,于是找华人装修队接工程的活也越来越多,老徐凭着熟练的木匠手艺加入了装修队。一干就是一年多。开始跟着别人干,后来自己挑头干,至今全套木匠工具还在家里放着,他舍不得卖掉。豆腐坊的桌子、架子、机械都是老徐亲自动手制做和安装的。勤奋,是老徐打开致富成功大门的钥匙。两年下来,他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2001年大赦,老徐和夫人是第一批拿到居留的山东人。三月份,他们回莱西老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和儿子。再回到葡萄牙后,老徐发现了一个潜在的市场,旅葡华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吃惯了中国食品,不习惯老外的食品,老徐认为家乡的“豆腐”和豆制品华人一定喜欢吃,有很大的市场。
于是,他放下木匠工具,在离里斯本不远的地方开了一家豆腐坊。开始供应里斯本老货行的三家华人超市,另外向需求量大的中餐馆送豆腐。他成功了。
竞争无处不在,当别人也开始制作豆腐时,老徐又另辟新径,开起了三百店。两家三百店和一间豆腐坊,支撑着老徐在市场上拼搏。几年下来,“徐氏豆腐”没有倒下,反而从原来的简单塑料袋包装更换成塑料盒彩色包装,从原来的单一产品变成了系列产品,完成了商标注册,树立了“徐氏豆腐”的品牌形象。
总结这几年的经验与教训,老徐只说,没有太大的坎坷,一切顺风顺水。想做什么都做了,一切心想事成。
当谈到未来的发展时,老徐沉思了片刻,似乎心里早有打算,目前他正在盘算着“开荒种地”这件大事,他正思考着解决华人的“菜篮子”工程。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要成立山东同乡会一事时,他一再表明,就是想帮助更多的山东老乡发家致富,为老乡多办点实事。他坚信,再过十年,俺山东人一定能在葡萄牙有所作为。
38岁才出国的老徐,如今快50的人了,仍然信心十足的拼杀在第一线。他说,还有很多山东人都干得不错,这两年山东人做老板的也不少。自己很普通,只是运气比别人好一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