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5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族谱 > 孔子世家谱(家谱实例一)
族谱
孔子世家谱(家谱实例一)
2013-07-062873

 1.孔子生平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不仅影响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也影响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他的思想和学说超越国界,成为东亚文化的主流。对中国、东亚。甚至日本、澳洲、欧洲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我国春秋末期陬邑(现山东曲阜)人。祖先原是宋国的贵族,后因内乱逃往鲁国。孔子的父亲曾做过地方长官,在孔子幼年便去世,孔子因此从小生活贫困,由于勤奋好学,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生活在奉守周礼的鲁国,耳濡目染,对周礼颇有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儒家学说。他曾办私学,把知识传授给社会各阶层的人。据说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成为春秋末期大规模私人讲学的创始人。

      为了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他率弟子周游诸侯各国,终不被重用。晚年从事整理和传授‘产代文献,整理了《诗》、《书》、《礼》、《易》,编著了《春秋》,与《论语》成为了儒家学说的经典。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过小少的思想家,但没有人像孔子那样被历代皇帝追封显位高宵。汉平帝追谥他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追谥他为文宣王,元成0: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圣祖为他亲笔题书:万世师表。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命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术祀”。历代帝王给孔子追封的同时,逐步扩大孔庙。明清时孔庙占地面积达327.5亩,南北长1120米,前后九进院落,殿阁门庑460问,气势雄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在孔庙内又建孔府,供孔子嫡长子孙居住。明洪武十年(1377)从孔庙分出另建占地240亩的孔府,楼房厅堂463问。为孔子坟蔡辟占地面积3000亩,周长7公里的孔林,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孔子在中国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使孔氏家族成为中国第一大家族。

    孔府有着优良的编纂家谱的传统,从北宋到民国,经历了853年。《孔子世家谱》以其宏大的篇幅,久远明晰的世系,小富的内容,精美的体例,保存的完整,成为中国无以数计家谱中的名谱,堪称中国家谱之冠。

家谱, 世家, 孔子

相关帖子

1、家谱的定义敕令修谱,谁的家谱上有这样的话,反正我的有,哈哈家谱 格式2、家谱的起源旧家谱的通病4、新家谱的内容2、续修宣威浦氏族谱3、新家谱的指导思想和原则5、新家谱的体例7、新家谱的质量要求

 

2.孔府编修家谱的历程

    宋代以前,孔府家谱与其他普通家谱一样,称“族谱”或世谱。直到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孔尚任主持修谱时,认为孔子家族在汉代就被司马迁尊为诸侯待遇,方称“世家谱”。最早的孔府家谱是汉代著名史学大师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在文中,司马迁记载了孔子家族简略谱系,即“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鱼生假,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子思生白,字子上,qi四十七。子上生求,字子家,年四十五。子家生箕,字子京,年四十六。子京生穿,字子高,年五十一。子高生子慎,年五十七,尝为魏相。子慎生鲋,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于陈下。鲋弟腾字子襄,年五十七,尝为孝惠帝博士,迁为长沙太守,长九尺六寸。子襄生忠,年五十七。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国。安国为今皇帝博士,至临淮太守,早卒。安国生印,印生赡。”记载了孔子家族14代16人。

    孔府正式编修家谱,是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当时官居朝议大夫的孔子46世孙孔宗翰创修孔子家谱,改变了手抄家谱的状况,刊印成册,分藏于族内。之后,历经四百多年,虽然多次编修,但未刊刻,内容极为简略。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孔子61世孙孔弘干重修以后,以经历了多次重修,目前存世的只有四种:

    (1)明天启《孔氏族谱》。明天启二年(1622),由孔子61代孙孔宏颐编修。全谱共8卷,刊印98部,现仅存3卷。为了防止家谱流出和私印,98部谱都盖上衍圣公府和本县大印,再行分发。 

    (2)清康熙《孔子家谱》。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由孔尚任主持编修,刊印100部,并正式更名为《孔子世家谱》,全谱分为24卷,加上卷首和卷尾,共26卷。第一次记载了东曲阜孔子后裔20派60户世系繁衍流传情况。同时,在卷木流寓记概括地记述了孔氏外徙的10个支派的基本情况。

    (3)清乾隆《孔子世家谱》。清乾隆九年(1744),孔子71代孙衍圣公孔昭焕编修《孔子世家谱》。全谱24卷,刊印120部。三十多年后,72代衍圣公孔宪培为防止在禁谱高潮中发生事故,将已发家谱全部收回,认真进行了修改,重新刊印《孔子世家谱》22卷,刊印165部,颁发至各户各支族人收藏。

    (4)民国《孔子世家谱》。民国26年(1937),由77代孙奉祀官孔德成为总编修《孔子世家谱》,又称《民国谱》。小鹕于1928年开始编修,历7年,至1937年完成。主谱规格175厘米×280厘米,共分4集,108卷,加上卷首,共109卷,9900多页,分装154册,内容极为丰富,卷首一册,有序、凡例、事宜、姓源、世系图、总论等内容,以下四集分别记载了曲阜传统的20派,60户外,还记载了中兴祖(孔玉仁)之后由曲阜外迁全国各地的13派,108个分支的世系。这是最有特色的合族大谱。由于散居各地的分支人数少,不宜收录全谱,就抽出相关部分,刊出1813部支谱。

 

  3.《孔子世家谱》主要内容

(1)姓源考

    孔氏家谱由于在五代后梁时期发生过“孔末之乱”,因此,比一般家族更重视孔氏血统的纯净。孔末先祖原本不姓孔,因在孔府专门负责打扫孔府林墓,随主家改姓孔。五代后梁乾化三年(913),孔景后裔孔末见孔裔人丁单薄,借社会动荡之机,“谋冒圣裔”,尽杀居于曲阜的孔子后裔,并将孔子嫡裔四十二代孙,时住泗水主簿的孔光嗣杀死,夺权没产,冒充嫡裔。惟有孔光嗣九个月的幼子孔仁玉,因在外祖家方幸免于难。直到后唐长兴元年(930)才由明宗下诏诛杀孔末,恢复孔仁玉的地位。孔仁玉成为了孔氏中兴祖。孔仁玉之后,孔氏人丁渐繁,形成二十派,到了55代,族人众多,又分成60户。除衍圣公府大宗户外,其余59户都是小宗户。为了保持和纯净孔氏血统,孔末之乱后,孔氏非常重视真孔、伪孔的考辨。在现存的几部谱中,都载有“伪孔考”、“伪孔辨”、“内院真孔图”、“外院伪孔图”等内容。

    (2)世系

    以孔子为始祖,又称圣祖,至今已有2500多年,80代世系繁衍不断。孔子之后七世单传,到8世孙孔谦才生了孔鲋、孔腾、孔树三兄弟。20代以前大多居住在曲阜,43代孙孔仁玉复位后才有部分族人外迁,散居全国各地。清代乾隆《孔子世家谱》只记载到74代衍圣公孔繁灏为止。《民国谱》记载到77代衍圣公孔德成止。孔德成生于1920年2月,如今已过85岁,他至少有孙子,甚至曾孙,因此,孔子嫡裔至少可以推到80代(据说韩国也传至82~83代)。云南弥勒人,孔子的73代孙孔庆福,耗尽十年心血,考察了《孔子族谱·本原》、《史记》中的《孔子世家》、《宋微子世家》、《殷本纪》、《五帝本纪》以及《三王世表》、《十二诸侯年表》、《孑L子家语·本姓解》等典籍,把孔子祖先,即始祖追溯到前47代黄帝及其父有穷国君少典,并列出《孔子祖先倒世系表》。孔庆福认为,如此表能被承认成立,则《孑L子世家谱》可以从黄帝系至当代五千多年.足以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传统,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一家.可以人吉尼斯世界纪录。为了了解和研究孔子家族世系,兹将孔子祖先倒世系表(表一)和孔子后裔世系表(表二)分列如下

                                                                      表一孔子祖先倒世系表

 

                                                                          表二孔子后裔世系表

 

 

(3)字辈谱

    一般家族的字辈谱是在家族修谱时,由修谱人员提出来,经编委会讨论通过的。由于孔子当时所处的历史地位和他的思想影响,因此,孔子家族的字辈谱,由皇帝钦赐。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三年(1390),孔子58代孙孔公鉴袭封衍圣公时,朱元璋钦赐孔氏八辈字:“公彦丞弘闻贞尚衍”。清初顺治皇帝在65代衍圣公孔衍植入朝祝贺时,顺治皇帝钦赐辈字十个:“兴毓传继广,昭宪庆聚祥”。到乾隆皇帝又钦赐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续辈二十个:“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锦瑞,永锡世绪”。并报经北洋政府内务部批准,告各省县通行。有了字辈谱,使全国孔氏族人统一取名,形成天下孔氏家族的亲和,孔氏字辈谱不仅孔氏家庭使用,连孟、颜、曾三姓也共同使用。

 

(4)家训族规

    孔子家族不仅有合族谱,而且有许多支谱。因此,既有合族谱的家训族规,又有许多支系族人制定的家训族规。孔子是我国古代思想教育的奠基人,著名教育理论家。不仅重视社会教育,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早在2500多年前,他对其子孔鲤提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庭训,以诗礼传家,这就是孔氏家训的起源。明万历十一年(1583),由衍圣公府颁布了10条“祖训箴规”(见本书《家训族规》),作为合族家训族规的总纲。各地支系族人家谱的家训族规,必须以此为依据,结合自己情况制定。如云南弥勒《孔子家遗训》有43章,其目录是:存心、立志、事亲、忠君、尊师、存诚、友恭、子孙、好学、格物、立品、镇定、亲族、爱民、应试、祭神、祭先、修谱、风水、言行、妇女、嫁娶、戒谣、待下、创业、完粮、勤俭、去骄奢、交游、教读、修建、居神、谦让、改过、丧葬、报德、忘怨、息诉、借物、除吝诈、为善等。

    

(5)人物小传: 

    中国家谱宋代以前重世系,宋代以后重人物。孔氏家谱明代才增加了人物小传,族人中“凡是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名儒硕彦、嘉言懿行都立小传以之表彰”(见《孔子世家谱》民国谱缩印本)。孔子家族人才辈出,从家谱中可以看到许多杰出人物。孔子之孙孔假,字子思,是孟子的老师,著《中庸》,后世尊为述圣,在孔庙中,与颜回(复圣)、曾参(宗圣)、孟轲(亚圣)并立于孔子像前。孑L子九世孙孔鲋及以后二十世孙孔融,前后十二代皆为秦汉皇帝博士为帝王师。十九代孙孔宙为著名书法家,有隶书《孑L宙碑》传世。三十二代孙孔颖达为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任国子监祭酒著《五经正义》、《孝经正义》。清康熙年问,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任被任命国子监博士,著《桃花扇》名著,七十代孙孔广森是经学大师,著有《公羊通义》、《大戴礼记注》、《经学危言》、《仪郑堂骈俪文》等,近现代孔子后裔杰出人才不胜枚举。云南弥勒县息宰村孔广义之女与本村熊国栋所生之子熊庆来及其子熊秉明,其孙女熊有德,熊秉明之子均是法国博士,一门四博士,被称为“博士之家”。

 

4.《孔子世家谱》的特点5 

(1)严肃隆重的修谱态度

    孔府修谱都由历代衍圣公、族长主持,对参与修谱人员进行认真审查。对入谱人员都有严格明确的标准,如康熙谱规定:凡不孝、不悌、违悖祖训、怙侈灭义、为下贱、干名、犯义、入僧道、邪巫、优卒、贱役者和不按规定字辈命名者,均小准入谱。乾隆谱规定,义子、赘婿、随母改嫁的养子、僧道、干犯名义和从事下贱职业者,均不得入谱。正式修谱时,向各户发出榜文,限期内报送资料和查验报送旧谱。修谱开始和谱修成功都举行一系列祭拜仪式,各地支派都要派代表参加。祭拜仪式都在诗礼堂举行,大堂前扎起彩棚,奏乐放炮,十分热闹,仪式完毕后,还要设宴招待族人。修谱活动都在府内封闭式进行,禁止闲人人内,并设专门人员巡查。谱书刻印后要进行3~4遍的校对,严格把住每道关口。最终完稿成谱后,要在谱书上加盖印章,康熙谱是3枚,民国谱是2枚,以防私印。受谱者除衍圣公、族长、县令之外,重要的参与修谱者可领一套,其余每户一套,凡捐款超过一定数额的可领一套。 

  

(2)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家族特色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文化。他所编著的《论语》、《诗》、《书》、《礼》、《易》、《春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对中国社会和整个东南亚汉文化圈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早在春秋时期,孑L子就提出仁、义、礼、智、什的社会规范,经过统治阶级的倡导和推广,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人们的生活准则,有效地加强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儒家的伦理道德,在孔子世家谱的祖训族规比比皆是,比如:祭礼必丰必洁,必诚必敬;务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雍睦一堂,方不愧为圣裔;崇儒重道,好礼尚德。为子孙者,勿嗜利忘义;孔氏嗣孙,男不得为奴,女不得为婢;祖训宗规,朝夕教训子孙,务要读书明理,显亲扬名,勿得入于流俗,甘为人下。 

    这些祖训宗规反映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礼会的主流文化。也说明孑L子不仅创立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

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而且重视实践,从家族子孙做起,规范族人的言语行为,提高族人的品德素养,成为品德高尚的圣人。

    “诗礼传家”是孔子家族的传统家风。孔子十分重视诗的作用,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义,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提倡“诗教”,是孔子富有特色的教育思想。不仅重视对他的学生进行“诗教”。

他对儿子孔鲤说:  “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又有一次,在庭院中,问了儿子读诗学礼的情况后,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子重视“诗礼传家”的思想,除对儿子的庭训外,在祖训宗规中都有反映,比如规定“祭祀必丰、必洁、必诚、必敬”;“崇儒重道、好礼尚德”;“读书明理、显亲

扬名,不得入于流俗,甘为人下”。孔氏家族崇尚诗书礼俗,不仅反映在庭训族规之中,而且还有一系列的礼仪制度。根据孔庆福的研究,孔氏家族礼仪很丰富,每个家庭成员的幼年、成年、老年都要分别举行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葬礼。未被纪念者,不能算是正式的家庭成员。在孔氏家族中最隆重的礼是祭孔子的丁祭礼。所谓丁祭礼就是每年阴历二、五、八,冬月上旬丁日祭孔子的四大丁祭日;还有上述四个月中旬丁祭四仲丁祭;还有A4,祭(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六月初一、十月初一、生日、忌日)要祭;每月初一、十五有拜祭,一年二十四节气的二十四祭。历代祭孔初定为国家大典,凡有孔庙的地方都要举行丁祭大典。因孑L子诞辰是阴历八月二十七日。所以八月丁祭最为隆重。丁大祭的全套礼节包括礼仪程序、祭奠规格、乐午编制、主持官员以及服饰、祭品等由皇帝规定。各地孔氏家庙在祭孔时,同时祭祀本支系的历代昭穆祖先考妣。数千年来,孔氏宗族认真严肃践行儒家思想伦理道德,形成了诗书礼仪世家,培育出了许多圣贤英才,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3)珍贵的学术研究价值! 

    《孔子世家谱》是在一系列严密的编制管理过程中进行的,谱书定稿后报政府批准再刊印发行。孔子家族绵延五千多年,经历多次修谱,形成完整的合族大谱,内容十分丰富,资料翔实,体例完善,编排科学,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宛如一座金矿,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据中科院组织8人小组到曲阜调查孔子家族的档案资料,仅收藏在山东曲阜的家谱就380多种,还存有大量的修谱时的各种文字资料及图表,其中,发现还保存着一张给族人的调查表。这许多资料涉及面广泛,内容极为丰富而珍贵。对于研究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伦理学、教育学、人品学、人才学等诸多学科、都可以提供可信可靠的资料。孔子家族嫡长子权位制、衍圣公世袭制、族长制,可提供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族机构、组织法、组织制度。研究孔子儒家学说,主要资料是《论语》和诗、书、礼、易五部经典,但从《孑L子世家谱》中的凡例、总论、祖训族规、礼仪制度等方面都有极为珍贵的资料。孔子家族是典型的“书香世家”,孔子后裔子孙中出现许多出类拔萃的英才,研究人才学,很值得研究孔氏家族人才成才的原因、途径、模式。孔子家族世系久远不断,支系繁多而清晰,真伪分明,子孙遍及海内外,对研究人口学、生育学都能提供重要资料。孔子家族不仅有编纂质量高、规模宏大的合族大谱,又有数量达上千种的支谱,是研究谱牒学最具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资料。对研究谱牒学的本质、功能、内容、体例、收藏、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