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始自夏,兴于周”。徐氏,是从中国古老的姓之一“嬴”姓中衍生出来的。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等14个姓。徐姓被司马迁列为赢姓14个氏之首。伯益是上古东夷族的领袖,因伯益佐禹治水有功,于夏启九年,(夏启九年,‘根据中国断代工程计算’为公元前2061年)封其子若木在徐地(徐戎)为徐国,后来徐氏便以徐国而得姓,以若木为始祖。三十二世徐偃王,根据《韩非子?五蠹》载: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传至章禹,共为四十四世国君。 从封若木于徐至今(2005年)共4066年。公元20世纪90年代徐氏人数列全国第11位。因历史原因,各自立堂号、以议辈序(班辈、字辈、引辈)使一些世代混乱。本谱的世系就是以若木为一世,其子征国为第二世,其孙房为第三世,以此顺列,至今约140多世。 徐氏繁衍捗迁全国和侨居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印尼、越南、东南亚、美国、英国、苏联、朝鲜、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各地。而且在全国56个民族中,有27个民族中均有徐姓。即:朝鲜、纳西、满族、景颇、侗族、哈尼、彝族、回族、土家、锡伯、达斡尔、蒙古、东乡、壮族、苗族、水族、高丽、藏族、仡老、拉祜、阿昌、布依、鄂温克、维吾尔族、土族、白族、巴族。 这次编辑徐氏通谱,本着“着眼全国、放眼世界、考察论证、实事求是、贯通世系、编辑通谱、分辑出版”的原则,经过多次反复考察、论证、核实,以《二十五史》、《新唐书?宰相世系》为主要依据,对各地徐氏宗谱、族谱、家谱和世系进行核对、修证。 若木公世系考 据《辞海》(802页公元1979年版)载:“徐戎、古族名,亦称徐夷或徐方,东夷之一,夏至周分布在淮河中下游(今江苏西北部和安徽东北部)。周初以今江苏泗洪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 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徐姓是颛顼帝的后代,出自嬴姓,伯益的儿子在夏朝时受封于徐国,至偃王时为楚国所灭,子孙就以故国号为姓,称为徐氏。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徐氏是皋陶氏的后代。皋陶生了伯益,伯益辅佐禹有功,禹就封伯益的儿子若木于徐。从若木传到偃王三十二世,徐偃王作乱,为周穆王镇压,又封偃王的儿子宗于徐,是一个子爵之国。宗的十一世孙章禹,在鲁昭公三十年为吴国所灭,子孙就以国为氏,时称徐氏。历史上的徐国的所在地就在今天的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望族居于东海郡,即现在的山东省兖州东南。 夏——部落首领世系考 1 2 3 4 5 若木——征国———房———卿 ——仁———豹 ——圭 ——终(黄氏) —季胜(马氏) ——简(赵氏) 鼻 祖 若木:伯益次子。因父辅佐虞舜治国,夏禹治水之功勋, 夏仲康封于江南泗州为徐子爵,为徐氏始祖。 [注]:百家谱,称若木为徐氏始祖。 二 世 征国:袭徐国君。 三 世 房:夏仲康12年(前2088),袭徐国君。 四 世 仁:袭徐国君。 5 6 7 8 9 豹———谦———澄 ——佥———圭 ——诜 ——起 ——晔——祖禹 五 世 豹:袭徐国君。 [注]:以上五代祖均葬于山东郯城北七里。(见徐祖墓图) 六 世 谦:袭徐国君。 七 世 佥:袭徐国君。 八 世 晔:袭徐国君。 9 10 11 12 13 祖禹——济———宝———绍 —宽———兴 九 世 祖禹:袭徐国君。 十 世 济:袭徐国君。 十一 世 宝:袭徐国君。 十二 世 宽:袭徐国君。 [注]:以上皆夏代诸侯国国君,按夏代470年计算,平均每代相距39.16年。
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