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王村镇徐氏族谱序
徐氏先祠序
盖闻报本追远,虽有同情,而奉先思孝实属至理。此孝子仁人,所以感秋霜而凄怆,履春露而怵惕也。我徐氏系出昆山,家声振振。其后祖居章邑,世泽绵绵。贻谋无缺,启我后人。蒸尝欲焉。无祠庙以慰先灵,姐豆何陈值祭扫,而伤旧德。入墓门而心恻,空寻断碣残碑。步茔田而神伤,徒慨荒野蔓草。
荣尝语族人曰:先祠未建,心甚悲惨。阖族皆曰:诚然。前数年,荣有志而未果。至丁酉仲春,荣决意领修,约请阖族人等嘀议,一唱百和,莫不欢喜。独是大厦之修,非一日之功。鸠工庀材,必预为之计。幸我族伯叔兄弟,克明大义,争先恐后,各展孝思,有族叔开利,族祖道丰、道元,族弟传恕,举为领袖。族祖隶圃、道辑,族叔嘉善,族弟传纶、传诰,族侄景尧,荣之二子相尧、宗尧等同为监理。十数人齐心协力,荣心方觉无虑。呜呼!岂易事哉。自丁酉四月兴工,历戊戍,至己亥孟秋,而始修成。若非大费经营,焉能睹此宫室之壮丽也乎!鸿举共勷,十七世神灵永慰。骏观告捷,千百年灌献常新,瞻庙貌之辉煌。先祠既建,序宗演之繁衍,族谱并修。居卜异乡,觐堂构而欢心,共展世,绵先泽,览家乘,而诚意弥笃。愿吾族后世子孙,读书明理,诵蓼莪念,(注解:“蓼莪”仅用于对亡故父母的悼念。)罔极之恩。咏杕杜思,同父之义。木本水源,不忘旧德。瓜绵椒衍,长发新辉。尊祖敬宗,雍穆成风,尤荣所深,幸厚望者耳。
工既告竣,荣援笔直书以记之。俾后人知创修用心之苦,而善继善述,勿坠先人遗绪云。
光 绪 二 十 五 年 岁 次 己 亥 孟 秋 吉 旦
十七世孙邑痒生举乡饮大宾 金荣谨誌
徐氏先祠领袖首事人开列于后
十七世孙邑痒生举大宾金荣
十六世孙典籍官 开利
十五世孙典籍官 道丰
十五世孙邑痒生 保元
十五世孙邑痒生 隶圃
十五世孙邑痒生 子正
十五世孙邑痒生 道生
十五世孙邑廪生 道修
十五世孙运学优附生 继翰
十六世孙邑痒生 翔云
十五世孙乡饮介宾 道元
十四世孙太学生 中瀛
十七世孙五品衔 传恕
十六世孙典籍官 开吉
十六世孙太学生 嘉善
十五世孙乡饮介宾 报善
十六世孙监贡生 开灿
十七世孙乡饮介宾 传诗
十五世孙 道彬
十七世孙太学生 传纶
十七世孙太学生 传诰
十八世孙太学生 景尧
十八世孙 相尧
十八世孙 宗尧
徐氏家谱序
盖闻国有史,史立则代代可考。家有谱存,则世世堪稽。 孝子仁人,欲报本追远,敦亲睦族,则家谱之旦当修也,宜亟亟矣。
丁酉仲春,荣决意领修先祠,約请阖族人等嘀议。少长咸集,皆甚惬意。有族祖保元、道元、道辑,族弟传恕、传纶等,向荣而言曰:既修家庙,不序族谱,是虽切木本水源之念,终恐紊左昭右穆之伦,其何以笃宗族而昭雍穆乎?荣曰:荣素有志,尚未及言何。荣有心伯叔兄弟竟能忖度之也。于是,共酌修谱一事。阖族仍举荣采访,而修明之。荣又喟然,叹曰:立家庙以焉,烝尝修族谱以联世系,此诚尊祖敬宗睦族之雅意也。今皆举荣,荣将谁诿?因我徐氏自枣强迁居以来,迄于今已二十世矣。自士恪公修谱之后,亦五十余年。族繁人众,散处本邑者三百户。世远年湮,迁居外县者十四支。苟今不修,或失其名号,或乱其支派,或远出不归,或绝嗣失迷。是宗祠虽亟壮丽,祖先终觉不慰。岂非吾族之憾事欤!独是先祠之建,非一日之功。族谱之修非一人之力。荣又约族祖道丰、继翰,族叔开利、开灿,辅荣遨游南北,跋涉东西,缘户查访,询名问字。凡我同宗,共登斯谱。绝嗣者,求旁支以继续之。失迷者,细问明而增添之。自丁酉孟冬采访,历戊戌、己亥、庚子,至辛丑仲冬而始告竣。较诸前谱益周全矣。后世子孙,庶几缘枝求干干,共为一本。因流溯源,同出一派。则子孙之繁衍昌盛,皆祖先积德累仁所致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其在斯乎,其在斯乎。因忆吾族自迁发来,耕读并务,而尤尚文学。一世二世接游泮水(注解:意思是说一世、二世均为秀才),嗣是而甲第连绵,宦绩显赫。文官颁诰,武将加封。历巡按御史,将军郎中,济济一朝,后先媲美。而门族浸以昌炽,自是越今。虽无大显,而掇芹食饩之士,亦联翩接踵,无坠书香。吾族为士者力学,务农者急公。合敬同爱,睦族敦宗,是则荣所深幸也夫!是尤荣所厚望也夫!
光 绪 二 十 七 年 岁 次 辛 丑 仲 冬 吉 旦
十七世孙邑痒生举乡饮大宾 金荣谨誌
同修家谱人名开列于后
总领修十七世孙金荣
副领修十五世孙道丰
副领修十六世孙开灿
辅领修十六世孙开利
辅领修十五世孙继翰
又序
吾族本出昆山,缘先祖流落枣强,迨由枣强徙居章丘。至七世晓公,仕工部京官郎中。值太封公荣庆时,昆山起元公,亦仕京官,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偕同族奉屏庆祝,与晓公序有族派,兹修谱搜得之。但抄稿年久破碎不可传,因略举所序本支与谱首,并录屏文。同族庆祝人等,开列于后。俾后人知所渊源云。
起元公支派
祖守约 父浚 弟起茂 男妇:卞氏;杨氏;
叔满 起方
治 起昌
滨 起凤
海 起蛟
婶薛氏 起孝
亡妻赵氏
屏文并同族庆祝人等
奉祝
太封公少翁老兄九十一袠序
(注解:九十一这个数字,代表者长久、完美、幸福和独立、领导、权威。它蕴含了积极向上的寓意,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成功的机遇。同时,还代表着亲密和温馨的情感。)
今上亲政之二载,揽胶庠(注解:胶庠指的是学校)之芳,躅追更老之遐踪。龙旗云罕拜道,辟雍(注解:辟雍是周天子的学府和祭祀场所)之上一时。桥门观听者瞻,天表而喟隆仪。谓继自今,冬荣西序,祖割载兴,必有方朣丹(注解:方朣寓意是长寿),辅安车玉杖。其人为太子讲寿国寿民之理者。蓬壶(注解:即蓬莱,传说中的仙山)不远,意者在磻溪屠钓间(注解:磻溪是河川名,相传姜尚曾垂钓于此,遇周文王),是冬旸。
侄
太封公老兄适举九十,觞(觞作为动词时,有敬酒、饮酒的意思)。同朝效南山,祝者满堂下。诗有云:酌以大斗,以祈黄耇(黄耇释义为比喻年老,长寿)。古宗人义也,敢不率群侄,从诸君子后。
我徐自颛顼受姓来,孺子以高节闻,宝坚以忠亮显。越州江表,代有异人。若太宰之风月娱宾,仆射以珊瑚作架,则泱泱东海从称最焉。吾兄少生华胄,慷慨负大节,长不乐仕念。徂徕梁父,往往多隐君子风。高山若翔绣,水如练躬耕。采药庞鹿门,去人何远履行。复醇笃门以内,步趋皆有尺度,乡党奉其言行为坊表。若厥山宗岱,若厥流赴海。每岁乡大夫玄端(注解:玄端是古代的一种黑色礼服)缁带,设席而升诸阼阶。吾兄负鸠啐酒(注解:啐酒是小口品尝酒),拜坐如礼,笙三终乃退。其德望次石涓中(注解:涓中泛指君主的左右亲信),陈太丘上生。(注解:陈寔,字仲弓,东汉时期官员、名士,曾担任太丘县县长,故人称陈太丘。其人德行高洁,为官清廉,知名于时。)丈夫子四长旸谷,早仕登朝为风流水部,海内巨公、硕彦。(注解:水部是官名;巨公在这里是指大师,大人物。硕彦指才智杰出的学者)从之遊者辄啧啧,窦氏义方不置次。(注解:窦氏指的是三字经上出生于五代时期的窦燕山,窦燕山教导的五个孩子,都有成就、有名气,都名扬四方。义方是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亦指良好的家训。)君刺骨读阴符(注解:阴符是指兵书),匣中宝锷时雷吼。
余子封胡羯末棠华鄂(注解:封指谢韶、胡指谢朗、羯指谢玄、末指谢川,均为谢氏兄弟的小名。这里用来称颂优秀子弟,华鄂比喻兄弟友爱),然诸孙皆玉立,玄孙八荀龙高凤,骎骎度骅骝。(注解:荀是传说中的一种香草,寓意聪明才智。骅骝指的是骏马,骎骎是马跑得很快的样子,比喻事业进行迅速)前昔汾阳群孙数十问安,不能悉辨,颔之而已。右军牵诸子幼孙,割甘分味,用娱蔗齿。吾兄抱忠勇之醇,完兼兰亭之洒逸。以勋名裕后昆,淡漠若性。天其璞,固其神,完怠黄雾,一合丹砂九还时也。(注解:兰亭是中国文化和精神的象征;裕后是恩泽流传及子孙,造福后人;昆的意思是子孙、后嗣;天璞是指未经雕琢的璞玉;黄雾象征腐化堕落;一合就是会合、遇合;丹是指诚心、真诚、赤诚丹心之意;九时寓指鸿运当头、登峰造极、功高盖世、栋梁之材之意。)迹其豢真葆啬近,至人无为当不屑。作申公辕固仆仆,蒲轮然今旸谷业。(注解:葆啬的意思是宝爱;至人无为的意思是高明之人,顺应自然无所作为;辕是借指官署;仆仆是形容旅途劳累的样子;蒲轮是用蒲草裹轮的车子,转动时震动较小。古时常用于封禅或迎接贤士以示恭敬。)
捧恩纶辉采服,与东园绮里歌咏圣朝。异日,泰山云亭,东巡而问百年乎!崆峒具茨,寿我烝民,医惟是高,山有芝台,与女茹之云尔。
时
顺 治 九 年 岁 次 壬 辰 孟 冬 吉 旦
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 弟起元顿首拜撰
湖广长沙府湘阴县儒学教谕 侄云彰
湖广武昌府武昌县知县 侄 翀
原任湖广黄州府麻城县知县 侄 鼎
河南汝宁府推官 侄文蔚
行人司行人 侄增美
户部四川清吏司主事四川主考 侄兆举
内翰林秘书院检讨 侄必远
镇守湖广辰常等处地方总兵官都督同知 弟 勇
原任太仆寺少卿 弟复阳
广东督粮道管通省民屯钱粮科右参议 侄 炟
内翰林弘文院编修 侄致觉
中书科甲书舍人 侄 惺
内翰林院中书舍人 侄吴锦
山西绛州同知 侄祚焕
原任湖广长沙府益阳县知县 侄我达
山西阳和府马邑县知县 侄明弼
山西西安府洛南县知县 侄征凤
太学生候补知县 侄祚炳
太学生 侄元英
辛卯举人 侄 逸
戊子举人 侄兆庆
壬辰进士 侄上扶
壬辰进士 侄士吉
壬辰进士 侄 越
壬辰进士 侄来清
壬辰进士 侄士砀
壬辰进士 侄 腾
壬辰进士 侄 昇
壬辰进士 侄谓第
壬辰进士 侄 经
壬辰进士 侄元吉
壬辰进士 侄 珏
壬辰进士 侄腾辉
戊子举人 侄致章
戊子举人 侄兆极
辛卯举人 侄 愈
太学生 侄 卓
太学生 侄 迅
鸿胪寺序班 孙成爵
徐氏家谱凡例
遵旧章:谨祖而上,相传始祖讳东,二世失考,谨公乃三世祖也。然无确据,故仍以谨公为始祖焉。
正伦次:族繁则行辈多紊。兹谨拟十六字,挨次而传,嗣后命名,须按谱辈。前之重犯者,谱内具换音同字,异者以别之。如思从斯,应从英之类是也。惟成名与有事绩者,则仍之。盖非名列天策,即名勒贞砥,不可改也。
易重名:名讳重复,非以示别也。谱内重名悉加改正,否则略换音同字异者以别之。
详继嗣:凡谱内出嗣必书其名,于本支下明其出嗣某伯叔。有双祧者,亦并注明。重承祧,亦不忘本也。
誌里居:族繁散处,往往莫知居住,故注明里居。按谱以稽自晓,然于某居某县某处某庄也。
历世行:藏或宦绩,或节概,或品行与学艺,有卓卓可纪者,谱内必于本名下核实表之。不敢掩善,亦不敢溢美窃仿。直笔愿与吾族质焉。
藏谱规:藏谱家务什袭珍重,不可亵越,亦不可以他物混杂其中。
配氏子女寿数、茔葬均宜注明:或元配系某庄某公女,或女适某庄某公;或寿享若干;生于某年月日;卒于某年月日;葬于某茔;但旧谱具未详注。欲搜集考订,非旦夕可办。俟书成后另行续注。
按下十六字相传
中道开传 尧舜居先 文武承统 清泰万年
中道开传 景孟绍天 麟凤承瑞 庆连万年
尧字辈与景字辈一辈,舜字辈与孟字辈同字辈,其余可以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