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塘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小村子,她座落在湖北省通山县慈口乡石印村,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孕育着土塘徐氏。土塘徐氏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地耕耘,传承着悠久的徐氏文化。
说起土塘,就不得不说起一个历史名人,他就是土塘始迁祖徐国瑛公。
徐国瑛公字永春,江西武宁人,乃唐代凌烟阁二十四开国功臣之一的徐世勣(字懋功)第六代孙。徐琢公之长子,生于唐开元23年(公元735年),唐肃宗上元3年辛丑科榜眼,敕命镇守武昌,时值天之大旱,公前往永兴察看民情,爱其山水秀丽,土地肥沃。遂命长子徐鸾筑室于土塘而侨居。公年迈辞官,携妻子李氏及次子徐凤返回祖籍武宁相守祖墓。公殁于唐宝历2年(公元826年),享年91岁,敕封镇西郁林王。葬武宁长乐乡(今武宁县巾口乡)四十八都丁山源,俗名叫百丁岭。是为土塘始迁祖。妣李氏敕封朝清宝应县太君,殁葬于豫宁大城头(今武宁巾口街。生二子鸾、凤。鸾公任武昌太守,娶王氏封东阳夫人。凤公居大城头,娶郑氏封永安夫人。
国瑛公有二子十孙,长子徐鸾生五子,温、良、恭、俭、让。次子徐凤生五子,仪、俨、侃、偁、僖。温公居清江(今江西樟树),良公居丰陂(今江西丰城),恭居新吴(今江西奉新),俭公居土塘,让公居建昌(今江西抚州南城一带)(见附图一 新洲清白堂谱序, 引证《叔祖造公世系考证》)以下简称《考证》
自俭公世居土塘直至其九世孙宗宣公,时值五季之乱,在宋太祖平定天下之际,徙迁至江西瑞昌清潭源定居。其后子孙昌盛,遍迁湖北阳新,大冶,黄石等地。其时宗宣公六世孙均猷字良谋,宋元丰时进士,任黄州知府。殁后葬于蕲水,七世孙如定字静文,于宋钦宗靖康元年复從祖籍永兴土塘。生五子衡浦,衡政,衡銮,衡造,衡希。是以形成清潭与土塘南北两大派系。现在土塘都是衡造后裔。(见附图二清潭谱)另有新洲清白堂乾隆59年谱序仍记载“如定公复從土塘,衡造公乃其后也”。茅田乾隆年谱仍记载“如定字静文宋钦宗靖康元年复徙土塘”。见附图三 《考证》中清白堂谱序,图四陕西茅田谱。
但是,由于地理原因,土塘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洪水灾害,绍兴四年1134年,万历36年1608年,特别是“……天启3年6月(即1623年)朔日,冯夷肆虐,巢墓荡为坵墟,家之老幼葬于鱼腹者几以百计,以故珍藏数百年间故物,一旦付之波流,此古今来未有之变……。(见图五 老墨谱序 1 ),族人为了及时逃避洪水灾害,不及携带宗谱,导致宗谱丢失。为了传承家族文化,天启四年,土塘徐氏通过各种方式收录宗谱,“……独有凤逸起而力任之,余喟然曰,此天幸也,修谱既得其人,吾宅尚存世系之略,遂归而捡之笥中以付凤逸,凤逸得之朝暮参考,远弔之于宗祊,近访之于长老,失次者厘残缺者补。且自备楮墨毫不派众……”。(见图五老墨谱序 2 )继而续修宗谱成功。可敬可嘉的是,土塘先祖在大灾以后,遭如此之大变故,首先想着的不是灾后重建家园,稳定生活,而是着手重修宗谱,传承世系,足见土塘族人对宗谱的重视程度。我现将土塘现在世系陈列如下 (见图六土塘谱世系)
根据土塘谱记载,让公世居土塘。可以看到土塘世系排列,即让生隆海,隆海生尧明,尧明延渊,延渊生元叔,元叔生元琪,元琪生友明,友明生季和,季和生四子贤、权、旺、玉,宗贤乃其长子。其中注意,元叔生元琪,元叔元琪从字面上来看,就像两兄弟一样,怎么也不像父子,这也不合乎封建社会避讳之说,这就是典型的张四张三父子同班的表现。但根据清潭谱记载:隆海乃俭公次子,即俭生隆势、隆海,隆势生懋,懋生延远、延渊,延渊生开叔,开叔元琪,元琪生友明,友明生季和,季和生四子贤、旺、权、玉,宗贤乃其长子。也就是说隆海支下世系没有记载。这是清潭世系。(见图七 清潭谱世系)。
我们现在再看鸾公支下其他支的宗谱记载,一、让公支下建昌谱(见图八),二、让公支下江西九江的甘泉谱(见图九),三,《考证》中的泗阳桃源谱(见图十),四、江西安福塔江谱(见图十一)。这些宗谱中都明显记载隆海是俭公次子,并且让公居建昌。
根据这几家宗谱记载,可以明显看出,隆海是俭公次子,无容置疑,不可否认。土塘不可能“众人皆醉我独醒“。土塘让公生隆海,就是将清潭叔祖隆海嫁接过去的,因为少了徐懋这一代,所以就再杜撰出尧明这个人物,与徐懋同一代,再把懋生延远延续下去,形成独树一帜的土塘世系,正好宗贤公与清潭宗宣公也是房兄弟。但在里就出现一个大问题,根据土塘让公支下《考证》中的新洲谱序记载: “浩公生五季之际遭涂炭极矣,其家族流离于外不知所终迨,夫宋太宋平天下,公之子宗宣字仲宽尝领长子智公商贾浔阳经过瑞昌之清潭爱其山川巩固,因与子曰此地颇盛亦可安居而避乱也,于是携妻吴氏及子六人来至清潭源首新义堡,改其地名曰徐坊良溪卜筑居焉”。这里记载是宗宣公率子六人,却未提及宗贤公也随房兄来清潭。又根据现在土塘谱记载“宗贤公字静文,妻曹氏生四子朝、京、荣、衡。公先世宧居土唐九代,宋时同房兄宗宣迁居清潭,后于宋钦宗靖康元年回居土塘”,(见图六 土塘谱 3)。从新洲《谱序》记载中看出宗宣公是在北宋初年宋太宗平定天下(其实北宋是宋太祖960年平定天下的)时迁清潭的,也就是980年左右(清潭谱记载是约960年左右)。也就是说宗贤公是980年左右随房兄宗宣公一起来清潭居住,后于靖康元年即1126年回迁土塘。从980年至1126年,中间相隔146年之久,那宗贤公起码活有200岁。
现在再看新洲清白堂世系,隆海生尧名,尧名生延远,延渊,延远生茂叔,茂叔生元昌,元昌生友济(茂叔——元昌——友济其实是宗宣公祖上世系),友济生季和,季和生忠圣。请注意,这里是友济生季和,季和而生忠圣,忠圣生伍造。延渊生元叔,元叔生懋期(这是避开了土塘谱元叔生元琪的父子同班现象),懋期生友名,友名生季合,季合生忠贤,请注意,这里是季合生的是忠贤,而不是宗贤,忠贤生潮造、经造、荣造、衡造(见图十二新洲谱世系)。再请看咸宁大路徐谱序“宋元丰间有君猷公知黄州而其子会际遂家焉,其孙宗圣字允臧偕其弟宗贤字静文者由蕲水县于靖康元年丙午徒居兴国慈口里土塘村” (见图十三 咸宁大路徐谱序)。到现在为止:发现土塘宗贤公有着三个不同版本的世系,这是为什么呢?可见得土塘世系混乱不堪。
再看乾隆癸卯年(1783年)谱序,作者朝耀,内容摘自徐立山北土塘2010谱识记如下 :“ ……已如吾族尚谷尚友二公所撰老谱序云,自若木受封于徐为得姓始祖,子孙相继历朝兴盛。吾想天下之徐者谁曰不然固不必赘,又云派出南州孺子至宋元丰年间有君猷知黄州而子孙遂家鄢,厥后宗贤公于靖康元年(1126年)丙午自蕲水徙居兴国路土塘村传至忠国公凡五世,无如公凡八世,又无如墓,(上句如字猜其指如定)荒碑莫俱无所凭亦不敢妄载,惟自华十一公生隆十九曰伯广公隆二十曰伯荣公以来,其坟墓碑志依然如故,此固实有足徵者也。……“ (见图十四徐立山北土塘2010年谱记识) 这篇序中意思是君猷公、如定公没有碑墓记载,所以不予承认。难道他们土塘现在谱的世系中都有碑墓记载。俱值得注意的是大路徐谱序和尚谷尚友写的序,都涉及到一个人,那就是黄州知府徐君猷。
大路徐的《谱序》和尚谷尚友写的《序》中徐君猷,根据其他资料记载,北宋神宗元丰三年七月,徐君猷出任黄州知府,在黄州任期两年中深得百姓爱戴(苏东坡在黄州为徐君猷修有遗爱亭)。元丰六年五月赴任湖南衡州,十一月病故于衡州。其子扶灵北上,(详见徐勋贵编《黄州知府徐君猷与清潭谱中记载的徐均猷之探讨》)途经黄州,苏东坡设祭,拊棺一恸。(见图十五祭徐君猷文,出于大路徐徐学兵《徐君猷考证》) 可能由于徐君猷生前在黄州爱民如子,因而灵柩被黄州子民留下,葬于蕲水,以纪念徐君猷。因此,他的儿子留在蕲水为父亲守墓,也就顺理成章。(注:徐君猷共有四子,长子早故于徐君猷4年,故时21岁)。根据发现的土塘一位明代先祖的墓志铭记载,与大路徐氏《谱序》和尚谷尚谷的序有着神奇的偶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这信息发达的时代,发现这篇明万历八年记载土塘先祖的墓志铭。这《墓志铭》与大路徐谱序和尚谷尚友写的序又神奇地雷同,这究竟是偶合还是有其他的原因【见图十六《明荆府典膳徐君墓志铭》】 注《墓志铭》出于明代吴国伦之《甔甀洞稿》,吴国伦是武昌兴国州尊贤坊三甲人即现在阳新县浮屠镇吴智村,明中期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为复古派“后七子“重要成员《墓志铭》记载“……宋元丰中有祖君猷公知黄州军,祖葬蕲水,其子静文于靖康元年自蕲水徙兴国之土塘村家焉,静文有五子而宗德行四又自土塘分徙洲头……”。
由大路徐《谱序》、尚谷尚友写的《序》和《墓志铭》,联想到图二《清潭谱》,可以看出,土塘派在明代起码在万历时是拜徐君猷为祖,但土塘多次遭洪水淹没,导致土塘失谱。为了续修宗谱,考虑到清潭是由土塘迁出,于是联诀清潭,合修了土塘《徐氏宗谱》,由于土塘系出徐君猷,而正好清潭世系中约在元丰年前后有“均”字辈,因为要合乎清潭世系,,于是便杜撰出一个新的“徐均猷字元谋——徐如定字静文“这一世系,(见图二清潭谱)并保持徐君猷的简历。但是到了清代乾隆以后又因某种原因,土塘又重新修改世系,将清潭俭公次子隆海挂到让公脚下为子,又杜撰出尧明这就人物为隆海之子,把徐懋之子孙全部嫁接到隆海支下,并把徐宗贤冠上又名如定字静文,这样就成为了土塘的新世系。因而土塘才有了今天这样的世系,导致了一直到现在,清潭与土塘争执不休。但陕西茅田徐氏乾隆年谱和新洲清白堂乾隆59年谱序中仍然依旧还保留着清潭世系中的如定公字静文 这一证据。见图三 新洲清白堂谱序和图四 陕西茅田世系。
到现在为止,也就是说土塘谱上记载的徐宗贤,其实就是将清潭世系中的徐如定公字静文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俭公世系演变而成的让公世系(见图三、图四)。土塘世系中徐宗贤是集清潭世系中徐如定的名与字于一身,来个华丽大转身,形成了一个新的祖宗——徐宗贤公。充分证明了土塘就是均(君)猷公后裔,是如定公字静文于靖康元年(1126年)(返)迁土塘,正式开辟土塘一脉。
2024年6月6日 编
附 : 清潭世系与土塘世系和新洲世系对比: 1 为清潭世系。2 为土塘世系。3 为新洲世系。按新洲谱序,宗宣公是让公支,那宗宣公又在哪里找到。
通过上面世系对比,土塘与新洲把清潭徐懋支下世系全部照搬过去为隆海的世系并杜撰出一个尧明置换徐懋。
附: 土塘理事会秘书长徐立山于2024年5月29日18时在土塘群的发言,转载如下:
大家好,只要是不带诅咒等不满情绪的过论意见我们是欢迎的,土唐的源流过去有不一致是事实,不管是删十代还是取舍君猷知府的幱子沾名气都说明土唐过去在做家族文化的考证,是光明正大的有历史意义的事,用不着看别人的态度,谁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当然,兼听则明,正确的意见我们是不拒绝,若是高高在上的一味指责,我认为不但不是参考帮助反而是干扰破坏家族文化工作的行为。
土唐的事毕竟是土塘人集智慧去做,自己人笑自蕲就更索然无味了,
希望大家敬重祖人的灵魂,提一百个反问不如读懂自己支的谱书,
谢谢理解,在深厚土唐渊源面前,我永远是个学生。
图一 清白堂谱序乾隆59年(武汉新区三街店徐贵村)
图二 清潭世系咸丰谱
图三 新洲清白堂谱序
图四 陕西茅田谱
图五 老墨谱序 1
图五 老墨谱序 2
图五 老墨谱序 3
图六 土塘谱世系 1
图六 土塘谱世系 2
图六 土塘谱 3
图七 清潭谱 1
图七 清潭谱 2
图八 建昌让公支谱
图九 九江甘泉谱
图十 《考证》中的泗阳桃源谱
图十一 安福塔江谱
图十二 新洲谱 1
图十二 新洲谱 2
图十二 新洲谱 3
图十三 咸宁大路徐谱序
图十四 徐立山北土塘2010谱识记
图十五 大路徐徐学兵的《徐君猷考证》中祭文
图十六 徐廷诤墓志铭 1
图十六 徐廷诤墓志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