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5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族谱 > 灵山卫与云南、“小云南”军户屯田
族谱
灵山卫与云南、“小云南”军户屯田
2024-01-3117

 灵山卫与云南、“小云南”军户屯田

 

今胶南市灵山卫镇,是明代灵山卫所在地。此处地势险要,“西北群 山环抱,东南大海旋绕。灵岛屏列于前,长城带围于后。”①西北群山名 “小珠山”,海拔724.9米;东南滨海,7.28平方公里的灵山岛,是海上 天然屏障;齐长城蜿蜒至于小珠山,在今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村东北入 海②。灵山卫建于洪武五年(1372年)。是年,指挥金事朱兴督建土城一

 ------------------------------------------------------

① [清]苏潜修著,胶南市史志办公室、胶南市档案馆校注:《灵山卫志校注》,五洲 传播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② 路宗元主编:《齐长城》,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版,第30页。



 图25 灵山卫建置图

 

座,周围三里,高二丈五尺,厚半之。永乐二年(1404年),指挥金事郭  崇重修,外包以砖,周方加二里,四门加楼。弘治元年(1488年),分巡  副使赵鹤龄命指挥使张某重修。灵山卫辖3个千户所①,建有30座望海烽  墩,12座临海城堡。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二月诏令裁撤。次年春, 文告到达,灵山卫正式撤销。

灵山卫,望海烽墩,临海城堡,俱往矣。我们今天了解灵山卫的建置 情况,主要依据《灵山卫志》。康熙初年,灵山卫贡生苏再武编纂成《灵 山卫志》稿本。其后,灵山卫孝廉高颖斯加以增补。乾隆十六年(1751 年),苏再武之孙苏潜修整理修订高颖斯稿本,此即留传迄今的《灵山卫 志》。这部八卷本的志书,记事虽挂一漏万,亦弥足珍贵。

 

①  左千户所设于灵山卫,前千户所设于夏河寨(今胶南市琅琊镇夏河城村),后千户 所设于胶州(今山东胶州城)。

 

从今胶南村落名称上,我们也可以寻觅到与兵卫有关的信息①:

 

王台镇前营村:曾为兵营,故称“营里庄”。后来,在庄北又建了一 个小村,叫“北营”。新中国成立以后,统称“前营”。

大珠山镇古镇营村:洪武年间在此建置兵镇,遂名“古镇营”。

泊里镇营东头村:位于兵营附近,又处在一道土岭东头,遂名“营东头”。 寨里乡黄家营村:明初黄姓人家在兵营附近立村,遂名“黄家营”。

寨里乡东寨村:明初一个叫崔财兴的人在兵寨附近建村,称“崔家 寨”,随着人口的繁衍增多,以村中小河为界,分化为四个村,分别叫做 “东寨”、“西寨”、“北寨”和“丁家寨”。

胶南镇大哨头村:洪武二年,张直从“小云南”迁此立村。附近是灵 山卫最西头的一个哨点,遂名“大哨头”。

薛家庄乡插旗崖村:位于古兵寨插旗的土崖,故名“插旗崖”。 铁山乡墩上村:附近山岭上有烽墩,故名“墩上”。

海青乡甲旺墩村:附近有古墓八座,相传为王侯葬地;又有烽墩一 处,遂名“八王墩”,后来演变为“甲旺墩”。

塔山乡黄古墩岭村:附近有烽墩,村落初名“凤墩岭”,后改为“黄 墩岭”,再改为“黄古墩岭”。

 

灵山卫的职官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金事、经历、儒学教授、镇  抚、仓大使、千户、百户等。《灵山卫志》载左千户所军户1408名,后千  户所军户967名,前千户所缺记。左千户所、后千户所军户共计2375名。 关于灵山卫士兵的屯戍情况,《灵山卫志》记云: 

每军种田五十亩为一分,或七十亩,或三十亩、二十亩不等。军 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又有二八、四六、九一、中半等例,皆以田  土肥瘠、地方冲缓为差。又令少壮者守城,老弱者屯种。余丁多者,

 

①《以下村落建置情况,参见胶南县地名委员会编:《山东省胶南县地名志》(内部资 料),1990年。

 

亦许其征收则例,或增减殊数,本折互收,皆因时地而异。

 

灵山卫左千户所设16屯,前千户所(夏河所)7屯,后千户所(胶 州所)10屯:

 

灵山卫十六屯:詹家屯、谷家屯、宗家屯、翟家屯、孟家屯、盍 家屯、杨家屯、仪家屯、阮家屯、北柳屯、柳家屯、韩家屯、李家 屯、迟家屯、魏家屯、白家屯。原额十六屯,地八百九十六顷。

夏河所七屯:管家屯、叶家屯、李家屯、姚家屯、施家屯、周家 屯、刘家屯。原额七屯,地三百九十二顷。

胶州所十屯:沽河屯、郝伍屯、朱伍屯、黄伍屯、韩伍屯、谈伍 屯、丁伍屯、张伍屯、吴魏屯、王伍屯。原额十屯,地三百四十六顷 五十一亩六分四厘六毫。①

 

三个千户所总计33屯。

当年的军屯村落,迄今犹遗存7个:

今胶南市北部的王台镇,是胶南市最重要的产粮区之一。在王台镇人 民政府驻地王台村东北7公里处,有个自然村叫“宗家屯”,即灵山卫十 六屯之一的宗家屯。宗家屯地处平原,巨洋河从村前潺潺流过。

今胶南市六汪镇政府所在地六汪村西6.5公里处,有村名“杨家屯”, 即灵山卫十六屯之杨家屯。

今胶南市宝山乡人民政府驻地尚庄村西北7.3公里处,有一自然村落 叫“柳家屯”,即灵山卫十六屯之柳家屯。

尚庄东北5公里处,有个“白家屯”,即灵山卫十六屯之白家屯。

尚庄西北3公里处的肖家屯,本名“翟家屯”,从宣统年间以后改为 今名,此即灵山卫十六屯之翟家屯。

今胶南市薛家庄乡人民政府驻地薛家庄西北3.5公里处的迟家屯,即

 

①[清]苏潜修著,胶南市史志办公室、胶南市档案馆校注:《灵山卫志校注》,五洲 传播出版社2002年版,第59~61页。

 

仅供个人科研教学使用!

 


 

灵山卫十六屯之迟家屯。

今胶南市琅琊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夏河城村,是秦朝琅琊郡郡治。灵山 卫之夏河所,即设于此。夏河城村北3.5公里处,有一自然村落,名“刘 家 屯 ” , 此 即 夏 河 所 七 屯 之 一 的 刘 家 屯 。

从某些军屯村落遗留下的片言只语,我们可以捕捉到以下信息:

第一 , 一个军屯往往有多个隶属的小屯 。

  如明朝末年,云南移民后裔张勇恩、张勇联从漕汶村迁宗家屯附近种 田,取名“张小屯”。陈、郑两姓从今胶南市王台镇王台村和今胶州市东 营村迁至宗家屯附近种田,名曰“陈郑屯”。张小屯、陈郑屯曾统属于宗 家屯 。

再如今胶南市宝山乡人民政府驻地尚庄村西北7.5公里处,有一自然 村落,名叫“陈朱屯”。明初,陈、朱等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分别叫“陈 家屯”、“朱家屯”,统属于灵山卫十六屯之柳家屯。新中国成立以后,鉴 于陈家屯、朱家屯两村连成一片,合为一村,名曰“陈朱屯”。            

第二,军屯的土地往往出租给他人耕种,佃种军屯土地之人所建立的 村落,也以“屯”命名                                              

如今琊琊镇人民政府驻地夏河城村北3.9公里处,有一自然村落,名 叫“翟家屯”。明初,汤姓等从附近的营后村迁来,佃种刘家屯的土地, 取名为“汤家屯”。入清朝以后,翟姓兴旺发达,改名为“翟家屯”。夏 河城北2.8公里处,有一个“逢家屯”,村民传言,清代逢姓从今胶南市 寨里乡大泮村迁来,佃种刘家屯土地,名曰“逢家屯”。                 

再如薛家庄乡人民政府驻地薛家庄西北4.5公里处,有一个小屯村, 建村者是明初从江苏迁来的张、邵、董等姓,他们佃种军屯土地,因村落 较小,名曰“小屯”。                                               

又如今薛家庄西南2.2公里处的东王家屯,是从迟家屯迁来立村的,

佃种迟家屯土地,名曰“王家屯”。1980 年地名普查,因为重名,改为  “东王家屯”。                                                      

胶南市云南与“小云南”移民村落分布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云南

与“小云南”移民村落集中分布在灵山卫周边乡镇;距灵山卫较远的南部 乡镇仅有几处,或一个没有。而仅有的几处,又是往往从其他云南与“小云南”移民村落分离出来的。这种分布特点,说明云南移民村落与灵山卫

有密切的关系。

表18  胶南市云南与“小云南”移民村落分布表

 

乡镇名称

乡镇所在地

自然村总数

云南与“小云南”移民村数量

灵山卫镇

灵山卫

53

17

王台镇

王台

51

41

胶南镇

王戈庄

50

33

红石崖镇

红石崖

60

27

六汪镇

六汪

35

13

大珠山镇

朱家小庄

43

22

宝山乡

尚庄

57

35

薛家庄乡

薛家庄

44

35

铁山乡

张仓

57

35

隐珠乡

大卢家

73

44

张家楼乡

张家楼

44

18

市美乡

市美

28

2

藏南乡

横河川

42

4

胶河乡

柏乡

32

6

寨里乡

东潘家庄

36

6

大场镇

大场

54

1

海青乡

海青

66

1

大村镇

大村

62

0

泊里镇

泊里

62

0

琅琊镇

夏河城

62

0

里务关乡

里务关

33

0

塔山乡

立新

32

0

小场乡

小场

31

0

灵山岛乡

城口子

12

0

资料来源:胶南县地名委员会编:《山东省胶南县地名志》。



今胶南市遗存的以“屯”为名的村落,有些与云南或“小云南”移 民有关。 

表19 胶南市遗存的云南与“小云南”移民建立的以“屯”命名的村落 

村名

建村年代

建村者姓氏

村落性质

红石崖镇东屯

明初

军屯

宝山乡陈朱屯

明初

陈、朱

军屯

薛家庄乡崔家屯

明初

耕种屯田

薛家庄乡姜家屯

明初

军佃民屯

隐珠乡辛屯

明初

耕种屯田

张家楼乡土山屯

永乐十二年

战、顾

耕种屯田

王台镇张小屯

明末

张勇恩、张勇联

军屯

宝山乡傅家屯

清初

傅、金

军屯

隐珠乡黄山屯

清初

耕种屯田

资料来源:胶南县地名委员会编:《山东省胶南县地名志》。 

从各种信息来看,在以“屯”命名的村落中,村人分为两种身份, 一  是军户,二是佃种军屯土地的民人。胶南市遗存至今的云南与“小云南” 移民建立的以“屯”命名的村落,村人也有此区分。

在胶州,我们也可以寻觅到云南与“小云南”来的军户建立的军屯村 落。

魏家屯位于李哥庄镇东南,地处平原,是一个有2200多人口的大村。 宣德三年(1428年),周、魏二姓从云南调至灵山卫当兵,后来在沽河东  岸立屯,取名“周魏屯”。至清代周姓绝嗣,村名改为“魏家屯”①。

苑戈庄镇丁官村,也是云南移民村落。村民相传,明代官府从云南 “征丁”至此屯田,两名姓齐的兵丁在此落户,开荒种田,繁衍成村,以 官府之丁名村,曰“丁官村”②。

 ---------------------------------------------

① 胶县地名委员会编:《山东省胶县地名志》(内部资料),1984年,第95页。

② 胶县地名委员会编:《山东省胶县地名志》(内部资料),1984年,第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