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云南”与山西“小云南”:“小云南”之谜
山东何以会有云南与“小云南”移民?
笔者就此问题对一个云南移民村落作了实地考察。
这个村落是山东省平度市兰底镇马家西埠村。
该村是附近以“埠”为名的村落之一,其西还有刘家西埠、杨家西埠
两个村落;东南则有石家南埠、李家南埠、邵家南埠三个村落。
当地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山东一带发生特大水灾。这场洪水究竟有 多大?两目山是个见证。两目山在今平度北部,海拔二三百米。这山原叫 “两没山”,在那场洪水中,该山一天被淹没了两次,故名。滔滔洪水过
① 崂山县地名办公室编:《山东省崂山县地名志》(内部资料),1984年,第 31~32页。
② 潍坊市潍城区地名办公室编:《潍坊市潍城区地名志》(内部资料),1992年,第 108页。
③ 潍坊市潍城区地名办公室编:《潍坊市潍城区地名志》(内部资料),1992年,第 115页。
后,满目荒凉,官府从云南强徙大批百姓来开荒。他们被反绑着双手,整 整走了三年,才来到山东。他们及其后裔走路喜欢背抄手,便是双手被反 绑了三载,日久成习。他们迁来以后,洪水还没有完全消退,移民只得选 择了一些高埠建村,遂以“埠”名村。
马家西埠村以马、刘两姓为主,传说马姓建村,刘姓后来迁入。迄今 为止,他们的世系一般在20~22代。按一代25年计,他们迁入的时间约 在明朝前期。刘姓每年除夕悬挂的家堂上面,世系是从第四世开始的。传 说附近有一个叫葛戈庄的村落,村中的刘姓是从马家西埠迁出的,每年除 夕,他们要回马家西埠的刘氏祠堂祭祖。他们早来,祠堂不开门,在寒夜 冻得瑟瑟发抖;来晚了,要挨祠堂的拦门棍。 一年,他们来祭祖,几个青 壮男子上前扯了家堂就跑。结果把家堂的上部扯走了。从此,他们就在本 村祭祖。马家西埠的刘氏家堂,从此也就少了前四世。
迄今为止,马家西埠的民人寿终正寝,其家人还要举行一种送魂回云 南老家的仪式,名曰“送盘缠”。其仪是:死后第二天黄昏,院门外,子 女拖着“哭丧棍”,正转三圈,反转三圈。然后,长子手持木棍,顿脚哭 喊:“爹,爹(母死喊‘娘’),放光大路向西南,千慎万慎苦处花钱!” 连喊三遍,谓之“指路”——指明回云南老家之路也。
“指路“之后,亲朋抬着纸扎的一辆车、 一匹马、 一个童子,携带着 大量纸钱, 一路哭着来到村东的“土地庙”前,长子拿一根高粱秸,顶端 夹一张纸钱,手握另一端绕“土地庙”拖着走,谓之“拖魂”。待觉得高 粱秸沉重时,便是拖着“魂”了,把高粱秸(即“魂”)背在身上,放 在一把椅子上,椅子前面有一张供桌,上面摆着祭品——这是请“魂”用 餐,好上路。 一会儿,估计“魂”用完餐了,就把它请上纸扎的车,驾好 马,那童子便是车夫。家人训诫童子:“吃饭别离车中间,宿店别等黑天” 云云。然后,把车、马、童子烧掉,并焚烧大量的纸钱 — — 这是送给 “魂”的盘缠。
类似的习俗在胶东一带普遍存在。
检索文献,确有个别家族从云南迁入山东。
今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古现镇河北村,乃“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故里。 王懿荣,字廉生,光绪六年(1880年)第二甲第十七名进士。曾任侍读、
国子监祭酒。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山东潍县古董商范维卿携带 从河南安阳小屯挖出的12片“龙骨”去找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鉴定。 这年王懿荣55岁,虽然头上已是二品顶戴,但更让他痴迷的还是铜器、 印章、碑刻等古董的收藏与研究,这个行当当时叫“金石学”。王懿荣是 这方面的大家,姓范的古董商人请他鉴定这些“龙骨”。王懿荣惊奇地发 现:这些“龙骨”上刻着 一种极为古朴的文字!商代甲骨文从此被发 现①。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王懿荣出任京 师团练大臣,率团勇与敌死战。8月14日,北京陷落,王懿荣与妻子、寡 儿媳投井自杀。王懿荣的先祖王忠本为云南人,因做官而移居今烟台福 山:“福山王氏本籍云南大理府云南县。明洪武间,盐场公讳忠官福山, 遂卜居焉。”②在民间传说中,王氏祖籍又被具体为:“云南省大理府云南
县小云南镇鸡头村”③。
王懿荣画像
但是,像王忠这般迁入 山东的云南人,仅是个别现象 。
在明代官方文献中,没 有成规模地从云南向山东移 民的记载。而传世家谱、方 志,特别是民间传说中,山 东特别是胶东一带又存在大 量云南与“小云南”移民。 于是,论者在云南之外寻找 “云南”特别是“小云南”的地望。
-----------------------------------
① 参见吕伟达主编:《王懿荣》,山东画报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144页。关于王 懿荣是如何发现甲骨文的,还有不同的说法,参见吴浩坤、潘悠:《中国甲骨学史》,上海 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② 王汉章:《王文敏公年谱》,载吕伟达主编《王懿荣全集》,齐鲁书社1999年版, 第458页。
③ 吕伟达:《福山移民史略》,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页。
云南与“小云南”移民说他们有独特的体貌特征:“走起路来背抄 手,小拇趾甲是两个。”这两个特征与洪洞“大槐树”移民完全相同。云 南与“小云南”移民迁入山东的时间,也与洪洞“大槐树”移民相同。 在云南与“小云南”移民中,有的把故乡指为“大槐树”。关于洪洞“大 槐树”移民,《明实录》等文献有明确的记载。于是,有人说此“云南” 非那个因在云岭(一称大雪山)以南而得名的云南,而是云中或云州之 南。民国二十四年版《莱阳县志》卷末《附记·杂述》:
阴山之南、恒山之北,曰郡曰州曰府曰路,自昔即以云称,则云 中、云州之南,或云冈、云阳、云泉之南,其土人必有以云南称者。 而莱阳自金元以来,用夷变夏,屡经兵祸,民之死以锋镝或掳掠流徙 者,当不知凡几。用是移民来此,其先至者领地开垦,谓之占山;后 至者购熟地耕种,谓之买山;其土著遗民幸免兵匪驱掠者,谓之漏 户。而迁者不忘旧居,故传称云南,又以非云南省,故别之为小云 南,亦犹东府人侨居关外,概呼登莱为海南耳。
民国二十五年《牟平县志》卷十《杂志》评论《莱阳县志》之说云:
说虽无据而近理。但本县间有能举其自云南某县某地来者,未必 尽系传闻之误,或有其事而史未及载,或人民自动迁徙,亦未可知, 阕之,以俟来者。
迄今为止,很多人仍坚持《莱阳县志》那种观点。
山东烟台市福山区文管所吕伟达先生长期致力于福山一带的移民研 究,他认为“小云南”在河南固始县南,“当地有一云水,称云镇,人们 口传的小云南,皆指此地。”①而胶东移民世代相传的祖籍“云南”,吕伟 达先生则将其认定为“云州或云中之南”②。福山一带有大量的河南固始
------------------------------------------------
① 吕伟达:《福山移民史略》,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48页。
② 吕伟达:《福山移民史略》,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54页。
移民村落。但是,在当地族谱、方志以及口承史料中,河南固始移民村落 与当地的云南、“小云南”移民村落以及洪洞“大槐树”移民村落的界限 十分清楚,并不混淆,固始移民称祖籍为“河南固始县”,云南、“小云 南”移民称祖籍为“云南”、“小云南”。
福山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纂的《福山区地名志》将“小云南”移 民村落标记为“河南小云南”或“河南固始县小云南镇”村落,例如①:
福山镇汗河村:明朝中期,李姓从“河南省小云南镇”迁此建村。村 前有条旱河,取名“汗河”。
藏家镇邢家山子村:康熙年间,邢姓从“河南省小云南”迁此建村。 地处山麓,取名“邢家山子”。
东厅镇盛家村:明初,盛似礼、盛似义兄弟从“河南省小云南”迁此 建村,名曰“盛家”。
门楼镇门楼村:明初,丛、柳、张三姓从“河南固始县小云南镇”迁 此建村。村北道口有一座村防门楼,故名。
门楼镇南庄:至正年间,管姓从“河南省固始县小云南镇”迁此建 村,名曰“管庄”。1949年改为“南庄”。
门楼镇东周格庄、西周格庄:建文年间,周姓从“河南省固始县小云 南镇”迁此建村,名曰“周家庄”,演变为“周格庄”。人口繁衍,分为 两村,分别叫“东周格庄”、“西周格庄”。
此外,在《福山区地名志》中还有“山西省之云南”的说法。如臧 家镇臧家村,传说元朝程、潘两姓在此居住。洪武年间,臧姓从“山西省 之云南”迁入,人丁兴旺,成为大族,村名改为“臧家”②。
关于这些“河南小云南”、“河南固始县小云南镇”、“山西省之云南” 移民村落的来历,《福山区地名志》冠以“相传”、“据传”字样,或云根
---------------------------------------------
① 以下村落建置情况,参见福山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福山区地名志》,山东省 地图出版社2003年版。
② 福山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福山区地名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3年版,第 92页。
据某姓族谱。似乎“河南小云南”、“河南固始县小云南镇”、“山西省之 云南”是村民世代传承的祖籍。实际上,这只是编辑者自己的观点。凡系 “小云南”移民村落,他们将其认定为河南境内,而云南移民村落则将其 认定为山西境内。
今乳山市的云南移民村落有三种, 一是云南移民村落,计有61个, 例如①:
夏村镇夏村:洪武年间,夏、宫二姓从云南迁此建村,以夏姓名为 “夏村”。
崖子镇上肖家村:永乐年间,肖刚从云南迁此建村,取名“肖家”。
马石店镇井乔家村:洪武年间,乔应福从云南迁此建村,地处群山环 绕之中,名为“井乔家”。
午极镇卢家村:洪武年间,卢珍从云南迁此建村,取名“卢家”。
下初镇初家沟村:洪武六年,初姓从云南迁此建村,地处山乔,取名 “初家沟”。
冯家镇合子村:万历年间,于氏兄弟从云南迁此建村,取名“合子”。
育黎镇郭家村:洪武年间,郭姓从云南迁此建村,取名“郭家”。
诸往镇西辛庄头:正德九年,赵京春、赵京贵从云南迁此建村,取名 “新庄头”,后演变为“辛庄头”。万历年间,李辰从今乳山崖子镇大凿头 迁辛庄头东建村,名“东辛庄头”,辛庄头改名为“西辛庄头”。
城北镇东家村:崇祯元年,东姓从云南迁此建村,取名“东家”。
徐家镇杨家屯:万历年间,杨姓从云南迁此建村,取名“杨家屯”。
乳山寨镇车村:洪武二年,郭才兴从云南迁此建村。建村之初的 村名无考。据传,郭才兴的夫人姓“车”,后人为纪念车氏,取名 “车村”。
乳山口镇前尹家村:永乐年间,尹姓从云南省昆阳县藤埠崖迁海阳嘴 子前,嘉靖年间迁此建村,初名“尹家”。村北还有一个村名“尹家”,
----------------------------------------------
① 以下村落建置情况,参见乳山市人民政府地名办公室编:《山东省乳山市村庄志》 (内部资料),1998年。
遂改为“前尹家”。
海阳所镇小泓村:永乐年间,于道德从云南迁今海阳所镇南泓村西南 建村,取名“小泓”。
第二种是“小云南”移民村落,计有6个
夏村镇小疃村:永乐二十二年,孙姓从“小云南”迁此建村,初名 “尚岱”。雍正元年遭兵祸北迁二里建村,村落规模减小,故名“小疃”。
诸往镇泊子村:康熙三十四年,肖献考从“小云南”迁此建村,地 处平原泊地,遂名“泊子”。
乳山口镇刘家庄:永乐年间,刘党从“小云南”从军海阳所,任千户 之职。弘治年间,刘党后裔刘召从海阳所迁此建村,取名“刘家庄”。
海阳所镇所后张家庄:永乐年间,张姓从“小云南”从军海阳所。成 化年间,在此建村,初名“张家庄”,后改为“所后张家庄”。
海阳所镇贾家庄:永乐年间,贾姓从“小云南”从军海阳所。贾启 太、贾启辰兄弟从海阳所迁此建村,取名“贾家庄”。
海阳所镇赵家庄:永乐年间,赵、徐、许三姓从“小云南”从军海阳 所。万历年间,赵、徐、许三姓从海阳所迁此,分别建赵家庄、指挥村、 许家埠三村。1942年,三村合并为一村,定名为“赵家庄”。
第三种是“河南省云南庄”,计有4个:
夏村镇阜西庄:永乐年间,邵姓从河南省云南庄迁福山之西立村,名 “阜西庄”。顺治年间迁居今城北镇邵家村。乾隆年间,崔、安、蒲三姓迁 此,沿用“阜西”旧名。
夏村镇房屋村:永乐年间,邵姓从河南省云南庄迁此建村,取名“西 庄”。后来西庄遭兵祸被剿。嘉靖十一年,杨姓从牟平五台南堪迁入,西 庄旧屋尚存,遂名“房屋”。
乳山寨镇小管村:嘉靖二十五年,邵姓从河南省云南庄迁此为司马庄 管理田庄,故称“小管村”。
乳山寨镇圈港村:嘉靖年间,邵姓从河南省云南庄迁此建村,初名 “邵家庄”。后来,于姓、单姓迁入。村南为港滩所围,遂改名为“港 圈”。
据以上村落资料,“河南省云南庄”移民村落虽然有4个,但皆为邵 姓所建。邵姓始建村落为福山之西的“阜西庄”,乳山的4个“河南省云 南庄”为该村后裔所建。笔者认为,福山之西的“阜西庄”始建者为 “河南省云南庄”,是受了福山区“小云南”移民村落标记为“河南小云 南”的影响。
在山东及东北一带,存在“云南”与“小云南”两种移民传说。那 么,“云南”与“小云南”又有什么区别?长期致力于满族宗谱研究的李 林先生认为“小云南”与“云南”是两个地方:
由山东迁居关外的汉人,在籍贯上有两种, 一种是山东小云南, 一种是原籍云南,又迁到山东。小云南究竟在何处?《岫岩王氏谱书》 记载:顺治八年(1651年)始祖王明政率四子,从山东小云南大榆 树前来奉天城北康家屯定居。由此来判断,所谓的“小云南”乃泛指 山东登州、青州一带的地方,并非现在云南省地方。①
所谓的“山东小云南”是“小云南”移民到山东以后又移民东北所 造成的,并非山东有个“小云南”。
由于年代久远,在传承过程中,祖籍湮没不清乃至失传的现象,屡见 不鲜。如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编修的山东栖霞大韩家村《韩氏谱书》 云:“我韩氏籍栖霞由明及今五百余年矣,或谓来自云南,或谓来自武定, 俱弗深考。”有人认为:
小云南移民传说的广泛流行恰与入清后族谱方兴未艾现象暗合,
-----------------------------------------------------
① 李林:《满族宗谱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63页。
其间是否存在附会成分?①
云南、“小云南”移民遂成谜案。
“小云南”之名,始见于明初②。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也多次提及 “小云南”。如他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中写道:
(崇桢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由普溯西北行。二里渡一水, 一里 又渡一水,乃西上坡。二里逾坡上, 一里脊上平行,三里为金鸡庙。 又西二里为界坊,乃姚州、小云南界。
徐霞客提到的“小云南”即大理府云南县(今云南省祥云县)。为了 与治昆明的云南府相区别,人们俗称云南县为“小云南”。顾祖禹《读史 方舆纪要》卷一百十七《云南五》:“相传古云南郡治此。土人称为小云 南,以别于云南治城云。”从“土人”一词可见,“小云南”名称源自当 地人之口。
“小云南”移民当来自大理府云南县(今云南祥云)。王懿荣先祖王 忠,本籍“云南大理府云南县”,民间则称为“云南省大理府云南县小云 南镇鸡头村”,可能就是因为云南县又称“小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