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5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族谱 > 云南”与“小云南”:两种移民的区别与混淆
族谱
云南”与“小云南”:两种移民的区别与混淆
2024-01-3138

绝大多数云南移民以“云南”为祖籍,少数人以“小云南”为祖籍。 例如,潍坊市潍城区云南移民村落16个,“小云南”移民村落2个。胶南   市“云南”移民村落314个,“小云南”移民村落28个。胶州市“云南” 移民村落141个,“小云南”移民村落39个。即墨市“云南”移民村落   230个,“小云南”移民村落仅有1个。崂山区“云南”移民村落222个,  “小云南”移民村落8个。高密市“云南”移民村落13个,“小云南”移   民村落3个。乳山市云南移民村落61个,“小云南”移民村落6个。福山  区“云南”移民村落55个,“小云南”移民村落12个。牟平市“云南” 移民村落50个,“小云南”移民村落7个。莱西市“云南”移民村落31  个,“小云南”移民村落7个。从迁入建村的时间上看,“小云南”移民  也大多在明初,特别是洪武、永乐两朝。

且举胶南市、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的“小云南”移民数则为 例①:

 

胶南市胶南镇大邓陶、小邓陶村:洪武二年,邓姓和陶姓各兄弟二人 从小云南迁来,两姓之兄、弟分居两地建村,两姓之兄所建之村叫“大邓 陶”,两姓之弟所建之村名“小邓陶”。

胶南市红石崖镇郝家村:永乐年间,郝姓从小云南迁此建村,取名 “郝家”。

胶南市六旺镇河北庄:洪武二年,赵姓从小云南迁来,在一条河溪的 北岸建村,故名“河北”。

胶南市大珠山镇瓦屋村:明初,宋、蒋、傅等姓从小云南迁此,以烧

 

① 以下村落建置情况,参见胶南县地名委员会编:《山东省胶南县地名志》(内部资 料),1990年。

 


瓦为业,建有瓦屋,故名“瓦屋庄”。1980年地名普查,因为与宝山乡的 瓦屋庄重名,更名为“瓦屋村”。

胶南市宝山乡瓦屋大庄:永乐年间,许姓从小云南迁此建村,地处一 个古村落遗址,瓦片众多,故名“瓦屋庄”。1980年地名普查,因为与大 珠山镇的瓦屋庄重名,更名为“瓦屋大庄”。

胶南市薛家庄乡大袁家沟村:明初,张、葛、孙、赵等姓从小云南迁  此建村。此地属于袁家坟村袁姓所有,附近有一河沟,故名“袁家沟”。 因为附近一个村落也叫“袁家沟”,清末更名为“大袁家沟”。

胶南市隐珠乡山前村:崇祯末年,张、谭两姓从小云南迁此建村,因 为坐落于朝阳山南面,故名“朝阳山前”,清朝中期简称为“山前”。

李沧区李村街道办事处东李村:永乐年间,刘氏三兄弟从小云南迁建 上流庄。上流庄西约6公里处,有个东李村,是云南移民王氏迁建的。上 流庄刘氏第七世与东李村王氏第七世,双方换村,刘氏来到东李村,王氏 去了上流庄。

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办事处刁龙嘴村:嘉靖年间,于氏从小云南迁居牟 平县大水泊村,同治九年迁此建村。

城阳区城阳街道办事处小寨子村:明初,千户张徽从小云南乌撒卫十 字街大槐树底下调任鳌山卫,其弟百户张清调任浮山所。张清又从浮山所 调守城阳,家属居住在城阳城东郊,子孙繁衍成村,取名“百户寨”。顺 治年间,张氏后裔认为“百户”一词有人口不过百户之意,改为“小寨 子”。 

除了特别标记为“小云南”外,“小云南”移民没有提及自己的特殊 之处。

“小云南”移民与“云南”移民有时混淆。  

李沧区李村街道办事处上臧村《臧氏族谱》记载,明初,臧氏兄弟二人从云南迁此建村。其后,徐、李、尹、王、曲、张等姓相继迁入。上臧村现有450多户人家,耕地980多亩。上臧村西南,毗邻一个“下臧村”,两村相距不到一里。下臧村《臧氏族谱》记载,明初, 臧氏兄弟二人从“小云南”迁建上臧村,其后一支迁至上臧村西南建村,名曰“下臧”①。 一个家族建立的两个村落, 一说来自云南, 一说 来自“小云南”。

在调查云南与“小云南”移民过程中,笔者还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云  南移民说他们是从“云南乌沙卫”或“云南乌撒卫”迁来的,而“小云  南”移民也有来自“乌沙卫”或“乌撒卫”者,如上引城阳区小寨子村  村史资料,千户张徽、百户张清从“小云南乌撒卫十字街大槐树底下”调  任鳌山卫。今山东潍坊市潍城区大虞乡三娘庙村,传为明初宇姓从“小云  南乌撒卫”迁此建村②。潍城区梨园乡梨园村,传为明初刘姓从“小云南  乌撒卫枣林庄”迁此建村③。 一些云南移民说他们来自“云南交趾国”, 而“小云南”移民也有来自“交趾国”者,如胶州里岔乡胡家村胡氏, 是从“小云南交趾国”迁来的。

从以上情况来看,“云南”移民与“小云南”移民混淆并非个别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