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5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族谱 > 胶东半岛:云南与“小云南”移民的分布区
族谱
胶东半岛:云南与“小云南”移民的分布区
2024-01-3182

胶东半岛:云南与“小云南”移民的分布区

 

最早记载云南移民山东的是胶东地区的一些族谱。如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编修的山东栖霞上渔稼沟村《王氏族谱》云:“始祖王忠,配  邱氏,原籍云南大理府云南县鸡头村,明洪武年间任山东盐运使司胶莱分  司,登宁盐厂课大使,敕授承事郎,入籍福山县古现集河北村。”①道光  以后编修的族谱,关于先祖自云南移民山东的记载,屡见不鲜。官修文献  最早记载云南移民山东,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版《莱阳县志》,该  志卷末《附记·杂述》云:“居民传说其先世率于明洪武二年迁自云南。”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牟平县志》卷十《杂志》亦云:“本县户籍,  多称系明初迁民时,自云南迁来者。”

在胶东地区,云南移民村落分布十分密集。

胶南县(今为胶南市)地名委员会组织人力对全县地名进行普查, 在普查的基础上,经补查、考证、核实,辑为内部资料《山东省胶南县

---------------------------------------

① 参见王日根、张先刚:《从墓地、族谱到祠堂:明清山东栖霞宗族凝聚纽带的变 迁》,《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




 

 


地名志》①,收录全县1104 个自然村,其中云南移民村 落342 个,占村落总数的 30.98%、

胶州市原名胶县。1984 年胶县地名委员会编纂的 《山东省胶县地名志》②,收录 自然村落803个。其中,云南 移民村落180个,占村落总数 的22.42%。

1986年即墨县人民政府 地名办公室编纂的《山东省 即墨县地名志》③,收录自然 村落1083个,其中云南移民 村落231 个,占村落总数的 21.33%。


青岛市崂山区原为崂山县。历史上,崂山县曾是即墨县的一部分。 1961年正式建置“崂山县”④。崂山县地名办公室编纂的《山东省崂山县  地名志》,收录自然村落676个,其中云南移民村落330个,占总数的 48.82%。

从数据统计来看,今青岛市沿海一带的云南移民村落较多,约占当地 村落总数的20%~40%。今威海、烟台沿海一带的云南移民村落较少。如 乳山市共有自然村落601个,其中云南移民村落67个,占乳山市村落总 数的11.15%。福山区共有自然村落304个,其中云南移民村落67个,占

 -------------------------------------------------------------------------

① 胶南县地名委员会1990年印行。

②  胶县地名委员会编:《山东省胶县地名志》(内部资料),1984年。

③  即墨县人民政府地名办公室编:《山东省即墨县地名志》(内部资料),1986年。

④ 1994年,设立青岛市城阳区,城阳镇整建制划归城阳区;沧口区李村河以北的8 个街道办事处和楼山乡与崂山区李村镇张村河以北区域合并,设立李沧区。今崂山区辖中 韩、沙子口、北宅、王哥庄4个街道办事处。



福山区村落总数的22.03%。牟平市共有自然村落794个,其中云南移民  村落57个,占牟平市村落总数的7.18%。文登市共有自然村落952个, 其中云南移民村落24个,占文登市村落总数的2.52%。胶东半岛内地的 云南移民村落也较少。如莱西市共有自然村落839个,其中云南移民村落  38个,占莱西市村落总数的4.5%。

高密大牟镇陆家村云南移民民居(孙运久临摩)

陆家村有一种带“溜子”的四合套院。“溜子”是指厢屋的脊檩压到 北屋和南屋顶的坡面上,直角交接处的草顶形成泄雨水的槽。这种做法省 却了厢房的两面山墙,扩大了厢房的面积。四合套院是指南北屋和东西厢 连形成的封闭式的四合院。当地称四合套院中间的空地为“天井”。研究 者认为:“这天井,这溜子都与云南或江西建筑手法有着渊源关系。”①

 

在迁入时间上,民国二十四年版《莱阳县志》卷末《附记·杂述》、 民国二十五年《牟平县志》卷十《杂志》说,绝大多数云南移民将迁入  山东建村的时间定为明初或更为具体地定为洪武二年。此外,永乐一朝也  较多。在永乐一朝,又较多地集中在永乐二年。大致说来,云南移民村落

-----------------------------------------------

①  孙运久:《山东民居》,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1999年版,第37~38页。


绝大多数建于明初的洪武与永乐两朝。在不同的地区,迁入建村的时间略 有差异。如胶南342个云南移民村落,272个为明初所建,占云南移民村 落总数的79.53%。其中,明初148个;洪武年间11个;洪武元年1个, 洪武二年72个,洪武七年1个;永乐年间者31个;永乐二年7个,永乐 十二年1个。即墨市云南移民村落231个,其中永乐一朝162个,占云南 移民村落总数的70.13%。永乐一朝建村的云南移民村落明显多于洪武一 朝。在永乐一朝,具体的建村年份有永乐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 年、十年、十二年、十五年、十七年、二十年等,其中永乐二年最多,共 计53个。仅举数例如下,以窥一斑①。

 

即墨镇长阡村:永乐年间,张姓从云南迁此立村,该地地势平坦,田 地阡陌较长,取名“长阡”。

店集镇北八哥庄:永乐年间,吕姓兄弟中排行为八哥者,从云南迁此 建村,称“八哥庄”。后来,林姓从云南迁八哥庄南立村,称“南八哥 庄”,八哥庄更名为“北八哥庄”。

南阡乡庙东村:永乐二年,徐、位两姓从云南迁此建村,地处果园旁 边,取名“果园头”。后来,村西建了一所庙宇,遂更名为“庙东”。

太祉庄乡道头村:永乐二年,王姓从云南迁此建村,地处十字路口, 取名“道头”。

段泊岚乡毛家岭村:永乐年间,毛姓从云南狮子口迁来,立村于丘陵 之上,取名“毛家岭”。

灵山镇张家泊村:永乐二年,张姓从云南迁此建村,村落位于几个水 泊之间,取名“张家泊子”。

普东乡葛埠村:永乐年间,孙、关两姓从云南迁此建村,村西有一处 葛类植物丛生的丘埠,遂名“葛埠”。

段村乡玉石头村:永乐二年,单氏从云南省风仪县迁此建村,村西有 两块上下相叠的圆形石块,坚硬光滑似玉,遂名村为“玉石头”。

-------------------------------------------------------

①  以下村落建置情况,参见即墨县人民政府地名办公室编:《山东省即墨县地名志》 (内部资料),1986年。


石门乡窑上村:永乐二十年,王姓从云南迁此建村,地处岭西,取名 “西宅”。12年后,村中建了一窑,改名“窑上”。

温泉镇西四舍村:永乐二年,武氏叔侄二人由云南乌沙卫银子桥迁四 舍山东麓立村,称“四舍”。后发展为两村:叔所居居西,称“西四舍”; 侄所居在东,称“东四舍”。

蓝村镇蓝村:永乐年间,孙氏从云南迁此建村,名曰“来村”——附 近盛产栾树,故名。光绪二十四年,德国强租胶州湾,修建胶济铁路,在 此村前设站,名“蓝村站”。“栾村”随之演变为“蓝村”。

白庙乡东邱家白庙、南邱家白庙村:永乐二年,邱氏由云南乌沙卫迁 至山东青州府益都县。永乐五年,再迁此,临近白马庙建二村,称“邱家 白庙”。进入民国以后,为便于区别,分别改称“东邱家白庙”、“南邱家 白庙”。

鳌山卫镇垛石村:永乐年间,孙姓由云南迁鳌山卫,其中一支迁此看 山定居。因村西小山顶上岩石堆集呈垛状,遂名村为“垛石”。

王村镇北坦、南坦村:永乐年间,张姓从山西蒲州、车氏由云南迁此  建村。村西有一处祭坛,取村名为“坛村”,演变为“坦村”。万历年间, 王氏自雄崖千户所迁到坦村西建村,名“西坦村”,坦村改称“东坦村”。 民国以后东坦村发展成两村。张姓所居在北,称“北坦村”;车姓所居在  南,称“南坦村”。

洼里乡催诏村:永乐年间,李、蓝、江、刘四姓从云南迁此建村。村  民相传:汉初,齐王田横败退海岛,汉高祖刘邦下诏,催他去洛阳,在此 地宣读诏书。故此地称“催诏”。然《即墨县志》及《即墨县乡土志》均 记此村为“垂照”。垂照系此村附近的一座佛寺名,村名由寺名而来。 “催诏”系村民因历史故事而附会的。

 

今崂山、城阳、李沧三区境内的云南移民村落也大多为永乐朝建置; 有明确的建置年份者,也以永乐二年为多①:

-------------------------------------------

① 以下村落建置情况,参见崂山县地名办公室编:《山东省崂山县地名志》(内部资 料),1984年。


崂山区北宅街道办事处卧龙村:永乐年间,孙仓从云南窝落村迁此建 村,为纪念故乡,仍名“窝落”。康熙年间,陆文举从今城阳街道办事处 皂户村迁窝落村南建村,亦名“窝落”。孙氏“窝落”在北,又名“北窝 落”。村西山岭蜿蜒如龙,遂改为“卧龙”。

崂山区中韩街道办事处中韩哥庄:永乐年间,于氏从云南迁此建村。 村西建有韩哥庄,村东也建有韩哥庄,于氏村落中有棵白果树,遂名“白 果树底下韩哥庄”。后来改为“中韩哥庄”。

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办事处松山后村:永乐年间,曲东山、曲东岭、曲 东坡兄弟三人从云南迁此建村。村前山上多松树,遂名“松山后”。

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办事处港西村:永乐年间,刘甫进、刘甫发兄弟四 人从云南迁文武港西岸,第六代迁此建村。

城阳区夏庄街道办事处少山前村:永乐二年,于氏携二子、堂弟于彦 深从云南迁古不其县城南建村,名为“南城阳村”。十世孙于继华迁少山 之前建村,名曰“少山前”。

城阳区河套街道办事处东河套、西河套村:永乐年间,王氏从云南迁 此建村,名“王家庄”;村落位于沙河头上,又称“河头村”。清朝末年, 海水下降,河床淤成河套,遂名“河套村”。人口繁衍增多,分成两村, 称“东河套”、“西河套”。

城阳区流亭镇流亭村:洪武年间,胡仪从云南乌撒卫迁青州矮槐树 村,永乐二年流浪至此建村,为纪念流浪结束,取村名为“流停”,后来 演变为“流亭”①。

城阳区红岛街道办事处观涛村:永乐二年,胡氏从云南徙居流亭、城 阳。第二年,胡大德携家眷迁此建村。胡大德在军中任过官职,取村名为 “官疃”。地处海滨,朝夕见海涛,1934年,改为“观涛”。

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办事处港北村:永乐二年,吴氏从云南迁胶州湾港 沟北岸建村,遂名“港北”。

 ------------------------------------------------------------

① 关于“流亭”的来历还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刘氏建村,以人名“刘亭”名村,后 来演变为“流亭”。见崂山县地名办公室编:《山东省崂山县地名志》(内部资料),1984 年,第141~142页。

 



城阳区城阳街道办事处北疃:永乐二年,王氏从云南大槐树里头迁周 哥庄,再迁北疃。

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办事处惜福镇村:明朝初年,车氏从云南大槐树里 头村迁此建村。村中有一座纪念东汉不其县令童恢的“歇佛寺”,遂以庙 名村。1934年,改村名为“惜福镇”。

城阳区上马街道办事处向阳村:永乐年间,贾氏从云南迁此建村。刘 氏随即迁入。村落处于一片荒地之中,遂名“大荒”。贾氏传至十三代绝 嗣。1966年,在刘氏家族的要求下,改为“向阳村”。

李沧区李村街道办事处东大村:永乐年间,王道安率五子从云南迁此 建村。其后,妻弟刘成阳也从云南迁来。村落较大,名为“大村庄”。后 来分成两村,该村位东,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