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籍廣東長樂縣粘坑村徐氏譜序二
艾芳楷
隋唐而下,家有譜牒。由唐迄宋,惟蘇氏明允族譜序,焉得其要。蘇氏之意,以親親焉主, 即《禮記》所云:“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也。”收族如何?自始祖以下,大宗小宗, 遠近親疏,集成一编,名曰家乘,此收族之說也。今徐氏敬宗收族,續修譜録,完善可觀,余深有 取焉。溘縣徐氏,系出伯益。傳至春秋時,有徐偃王,能行仁義,子孫因以焉氏焉。此徐氏受姓 之始祖也。延及宋元明之間,有二十九郎,居江右石城,其孫遷居閩省汀州連城。五世孫東哥 公,生七子,自阖省遷居粤東嘉應州之樂邑。此粤東徐氏之始祖也。大清康熙丙申,有德惠公 者,由粵東遷蜀,居滥縣東偏九十里丁石鎮兩板橘,子孫因家於是焉。此入川徐氏之始祖也。 德惠公再傳,分六大房,長房曰捷新,二房曰捷明,三房曰捷祯,四房曰捷祥,五房曰捷鳳,么房 曰捷揚。自此以後,丁口星繁,倉庫山積,徐氏一族,門户光大,甲於三滥,遂稱巨族焉。民國二 十二年,徐氏族中長老,續修譜録。自德惠以上,其在粤東者,僅載本支,他不序及焉,懼其泛 也。自德惠公以下,六大房子孫,凡居溘縣、江津、合江、江安者,支分派别,如數掌上螺紋;娶某 氏,生幾子,享毒幾年,卒某日,葬某所, 一一備書,無缺漏焉,懼其略也。譜既成,友人徐海山, 長房捷新公六世孫也,請余焉之序。余因起而言曰:大哉!徐氏之多賢子孫也。不可無一,不 能有二也。吾溘大绅名閥,不乏其人。自流賊亂後,譜牒散失,往往數典而忘其祖。尤其甚者, 不知敬宗收族之大義,视骨肉如路人,疏遠者更何論焉。有識者竊笑之。今徐氏族中長老,續 修譜録,深明敬宗收族之大義,尤合蘇氏明允親親之大旨,良可嘉焉。且卜徐氏之族,愈久愈昌
熾,正未可量也。故從海山之請,而焉之序。
前清葳貢生候選教職艾芳楷敬撰。
(徐光吉编《[廣東五華]廣東五華縣粘坑村徐氏族譜》 1933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