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5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族谱 > 山东莒南徐家岭家谱序(善堂公之后)
族谱
山东莒南徐家岭家谱序(善堂公之后)
2014-03-271853
 粤稽我徐氏祖伯益, 佐禹治水有功, 封其子若木于徐, 夏商以来世为诸侯 周穆王时 徐子称王 治国仁义著闻 裕舟行上国导沟陈蔡之间得珠弓 失以为天瑞虽称偃王 江淮诸侯从者三十六国 周王闻之 遣使至楚 令伐之 偃王爱民不战 为楚败 后人散居各地 年代久远 支派繁衍 各立门户 从无谱牒记载 以至头绪散失 记忆难周 唯知偃王有五大望族 东海 东莞 南平 琅琊 濮也。                        我东海徐氏之始祖大公讳明辅 公原籍长安五陵人 秦始皇封为东海边郡长史 二世楚汉争峰 吾祖即罢官未回避秦乱 隐居海东云台山西坡黄泥岭徐家太平村(俗说当路) 创立门户 老守田园 修立宗谱 供奉云台山 子孙世守 历代保存 祖卒葬云台山西坡老龙口子 第一天门鱼林石地 莹前有刺鱼桥一座 上云台山必由之径 莹田四至 东至风门 北至神山顶  西至簸簯掌 南至飞泉 历至大宋末年,皇帝昺〔注:音丙,宋朝末代皇帝,公元1278-1279年。〕世乱 四十七世孙讳善堂公授任山西大同府 携谱至衙内 敬奉楼上 斯时宋末世大乱 盗贼蜂起 攻打州县 山西大同被贼攻陷 善堂公仅逃家属而已 不暇〔注:音霞,旧读虾。〕他顾 因而谱被火焚失。
        先世名讳一概失传 后人修谱大犯为难 无法周全 大家公议立善堂公为宗家之始祖 善堂公生子一人 名从圣公 公生子二人 长子元文 次子元武公 元文公生子三人 长子仁龙 次子义龙 三子礼龙 元武公生三人 长子智龙 次子信龙 三子惠龙 仁龙公生三人 长子宾公 次子官公 三子宽公 义龙公生子二人 长子 公 次子寅公(即迁山东莒南县徐家岭村之始祖) 智龙生子二人长宣公 次寓公 惠龙公生子一人寯〔注:音俊〕公 时值元末世大乱 群雄并起 各据州县 有徐寿辉率部占据东海郡 声势浩大 有兵马数万 独霸东海 乱久必治 自古皆然 朱元璋放牛讨饭皇觉寺为僧 未久还俗 怀救国安民之志 集勇士数千 投徐寿辉部 龙蛇混杂 事久即变 双方不和 徐想害朱 不料朱已知觉 潜逃投郭子兴部 未久不幸郭子兴死 全部军队朱领之 士归入云 常遇春徐达等来投 兵足将广  粮草充满 收服群雄 增加地盘 初到山东称吴王 后到南京称帝 国号大明 元年二年〔注:公元1369年。〕政达东海 帝令徐寿辉全部来降 不咎以前 徐寿辉听后考虑再三 如若降 恐记前嫌 不投反势力太单 进退维谷 思想良久 任何不降 免被他所兼为保境土 计以兵拒之 帝闻其拒之怒甚 发兵洗灭东海郡 全部人民遭难 四散潜逃 俗说洪军赶散即此之为也。   仁龙兄弟父子叔侄十四人逃至大树下 公议分逃 免同被难 后会无限 不知何年 嘱众儿孙留下纪念 以何为凭同一祖先 最苦死别离散 大家听了仰面长叹 见喜鹊窝垒树上有感 于标依此作为纪念 嘱众儿孙 代代留言 喜鹊窝下逃同一祖先也 议罢 潜逃各自分散 有迁山东 有迁江南 
       仁龙智龙坚守本籍 立莹神山顶  寭公迁板浦东南石羊沟 宦公守本籍 宽公迁海州西门镇今之七里桥 宾公迁临洪镇今之太平庄 寅公迁山东莒南徐家岭 宣公守本籍 寓公迁赣榆县中南庄 信龙迁河南太康县 寯公迁沭阳下增 礼龙公迁山东诸城县东南海上凤墩庄 业鱼发家 改名聚字复初 祖妣方氏继丁氏  生子四人 长子明 次子盛 三子有 四子让 子明公生三子三人 长公文 次公贵 三公谦 谦公生子五人 长公泰 次公容 三公升 四公鼎顶 五公炫 炫公在明正统年间迁徐家洙洲庄 祖妣周太君 生子六人 长公金 次公銮 三公录,四公鏕 五公锐 六公戈 即六支祖也 年代久远 支派繁衍 约二十年需修谱一次 修五谱时各支迁往某处要记明以使后之永远不乱耳以上系徐家岭之总谱续编时之序 特记之于编首 以使宗谱之正 后世修谱有据
此作为纪念 嘱众儿孙 代代留言 喜鹊窝下逃同一祖先也 议罢 潜逃各自分散 有迁山东 有迁江南  仁龙智龙坚守本籍 立莹神山顶  寭公迁板浦东南石羊沟 宦公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