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5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文化 > 三)汉代徐氏与儒学
文化
三)汉代徐氏与儒学
2013-06-28241
 三)汉代徐氏与儒学
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之地是我国公认的文化中心。进入秦代,秦始皇焚书坑 儒,齐鲁文化受到摧残。但是,秦代的高压稍一解冻,齐鲁文化立刻复苏。楚汉 战争终结,项羽战败被杀,独有鲁地守城不降。汉高祖“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 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 [4] ,对此,司马迁感叹说:“岂非圣人之遗化,好 礼乐之国哉!” [5] 汉代统一后,虽然齐鲁已经不再,但汉家王朝依然对齐鲁文化 心存敬意。建朝之初,高祖刘邦采用叔孙通说,“征儒生,起朝仪,为汉廷制定 朝会典礼,后有公孙弘以儒术干政,白衣卿相而封侯,都以实际行动提升了儒学
[4]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卷一百二十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352.
[5]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卷一百二十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352.38 的地位。”汉代中期以后,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孔教已定于一尊矣。”
[1]随着儒学地位的提升,儒学经典的搜求、传授和研究形成高潮,这就是汉之经学。虽然汉之都城在长安、洛阳,但汉代经学研究的中心却依然在齐鲁之地。“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淄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2]只有韩婴与董仲舒不是齐鲁学者,而董仲舒以公羊寿、胡毋生为师友,其经学也是齐学系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齐鲁之地的徐氏也积极接受齐鲁文化,加入了经学研究的行列,为儒学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