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5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文化 > 二、南朝东海徐氏家族研究的重要意义-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
文化
二、南朝东海徐氏家族研究的重要意义-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
2013-06-27930
 二、南朝东海徐氏家族研究的重要意义
唐人柳冲说:“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 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 ‘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 [8] 无疑,柳冲所列家族均为六朝 时头号高门。它们是六朝时期把持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力量。或许正是在此 基础上,专家学者们才如此集中地对这些家族进行关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 门阀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突出特征,如蒙思明先生所说,“如果中国通史要 用统治集团的阶级性来分段落的话,无疑的,魏晋南北朝应当叫作世族统治时 代。” [9] 如王伊同先生的《五朝门第》中就列举了七十五门士族。颜之推在《颜 氏家训》中也说,“中原渡江者百多家”。毛汉光在《在中国中古社会》一文中也
[1] 刘敬刚.试论东晋南朝陈郡谢氏的盛衰[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2] 何仁杰.南朝皇权政治与王谢家族[D].武汉:武汉大学,2004.
[3] 李玉亭.六朝谢氏与文学[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04.
[4] 邰三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东裴氏与文学[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
[5] 李书萍.魏晋南朝的琅邪王氏家族文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5.
[6] 熊星萍.汉晋龙亢桓氏家族文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7] 刘克兵.两晋南朝南阳顺阳范氏家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8] 宋祁,欧阳修.新唐书.柳冲传(卷一百九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75:5678.
[9] 蒙思明.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绪言[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1.

列举了七八十家大家族。从胡阿祥的《魏晋本土文学地理研究》,我们更能透视 魏晋南朝时期世族林立的景观。因此,要揭示魏晋南朝时期门阀统治的特点,仅 仅关注几个大家是单薄和不全面的。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士族之家常常会表 现出一些共性,但不同的家族则更多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不同的家族有不同的家 风、不同的家学,不同的持家“秘笈”,它们都曾在历史舞台上担当过重要角色。 因此,要全面揭示魏晋南朝的历史及文化特征,仅仅聚焦于几个家族是不够的。 我们所以选择东海徐氏家族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了这一方面的因素。 选择这一课题作为研究对象,也还考察了南朝东海徐氏家族的实际。根据公 安部关于姓氏的最新统计表明,就所占人数多少来排名,徐姓位居第十一位。排 在徐姓前边的十大姓依次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仔细 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姓氏所以能位居前列,绝非偶然。它们所代表的人群往往在 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或者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辉煌过。如李姓、刘姓、陈姓、杨姓、 赵姓都是皇家姓,王姓、张姓、黄姓、周姓、吴姓都是魏晋南北朝时的高门望族。 正是这种辉煌的历史,使这些姓氏成了后世的大姓。那么徐姓何以如此繁盛?第 一,徐姓是个古老的姓氏,得姓于古徐国。徐国创始于夏代,到春秋时期为吴国 所灭,徐国被灭后贵族们以国为氏,于是开始了徐姓的历史。因此,悠久的历史 是徐氏成为大姓的一个原因。第二,南朝时期的辉煌。《文选》卷二八陆机《吴 趋行》中有“八族”、“四姓”之说。李善注引张勃《吴录》曰:“八族:陈、桓、 吕、窦、公孙、司马、徐、傅也。”这就是说,至少在魏晋时期,徐姓已为世瞩 目。不过“八族”后来发展得并不平衡,“徐”与“陈”远远走在了其它六族的 前面。原因很简单,陈姓在后来风云际会中登上了皇位,成了皇家姓;而徐姓则 把握住了历史契机,在南朝乘势崛起,这为后世徐姓成为大姓奠定了基础。 在南朝不到一百七十年的历史上,东海徐氏出现了五位宰相,四位被封为公。 他们或为顾命大臣,或居端揆势要,或称一代贤相,或为缔构兴王,献替谋猷, 他们在南朝朝廷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南朝文化与文学的历史上,东海徐 氏更可称为蔚然大族。例如徐勉为一代儒宗,又兼通佛、道、玄,是当时文化建 设的领军人物之一;徐勉也是著名文学家,他积极创作,大力荐拔扶植文学才俊。 特别是,徐勉还培养了萧统,影响了萧统的文学思想,在萧统《文选》的编纂过 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徐摛是梁代宫体诗的发起人,他培养了宫体大家二、南朝东海徐氏家族研究的重要意义 唐人柳冲说:“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 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 ‘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 [8] 无疑,柳冲所列家族均为六朝 时头号高门。它们是六朝时期把持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力量。或许正是在此 基础上,专家学者们才如此集中地对这些家族进行关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 门阀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突出特征,如蒙思明先生所说,“如果中国通史要 用统治集团的阶级性来分段落的话,无疑的,魏晋南北朝应当叫作世族统治时 代。” [9] 如王伊同先生的《五朝门第》中就列举了七十五门士族。颜之推在《颜 氏家训》中也说,“中原渡江者百多家”。毛汉光在《在中国中古社会》一文中也
[1] 刘敬刚.试论东晋南朝陈郡谢氏的盛衰[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2] 何仁杰.南朝皇权政治与王谢家族[D].武汉:武汉大学,2004.
[3] 李玉亭.六朝谢氏与文学[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04.
[4] 邰三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东裴氏与文学[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
[5] 李书萍.魏晋南朝的琅邪王氏家族文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5.
[6] 熊星萍.汉晋龙亢桓氏家族文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7] 刘克兵.两晋南朝南阳顺阳范氏家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8] 宋祁,欧阳修.新唐书.柳冲传(卷一百九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75:5678.
[9] 蒙思明.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绪言[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1.7


萧纲和徐陵,在宫体诗的兴起与兴盛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徐陵更 被称为一代文宗,他的文名不仅在当时响彻南北,也在文学史上流芳至今。此外, 徐氏家族中的徐孝嗣、徐悱、徐君蒨、徐孝克、徐伯阳等也都是南朝时期重要的 文人或诗人,他们同样对南朝文化与文学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杜佑说: “永嘉之后,帝室东迁,衣冠避难,多所萃止,艺文儒术,斯之为盛。今虽闾阎 贱品,处力役之际,吟咏不辍,盖因颜、谢、徐、庾之风扇焉。” [1] 可见,南朝 时,东海徐氏家族政治上居权要,文化上扇文风,是当时重要的文化家族。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文化家族人们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检索知网, 我们可以检索到关于徐陵研究的文章六十多篇,主要集中在关于他的《玉台新咏》 (其中包括关于《玉台新咏》是否为徐陵所撰的文章)及其诗文的研究方面;另 外还有一篇关于徐摛研究和几篇徐悱与刘令娴爱情诗赏析的文章,但是,这些文 章都是从个别作家研究角度出发进行的。可喜的是,2008 年 5 月,贵州大学陈 小梅完成了她的硕士论文《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此文分析了东海徐氏家族 的家学文风,并对东海徐氏家族的文学创作做了比较系统地梳理,但是整篇文章 虽然分析比较系统,但对于家族中的一些重要的人物没有进行比较细致和深入的 剖析,对于徐氏家族在南朝的政治文化地位和影响也还没有深入的开拓和研究。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选择南朝东海徐氏家族作为研究的对象。 徐氏家族本扎根齐鲁,悠久的齐鲁文化积淀使徐氏家族养成了古朴、厚重、 忠亮的品质。徐氏南迁以后,虽熏染南风,历经数代,但徐氏的血型仍然是齐鲁 型的,而这种齐鲁型的血型带到南朝,给了南朝社会以深刻的影响。而东海徐氏 南迁以后,也受到了江南文化的影响。通过徐氏家族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南北 文化撞击后喷溅的炫丽火花。 与王、谢等高门大家相比,东海徐氏南迁较晚,失去了在东晋之初成为朝廷 功勋和权要的时机。但是,东海徐氏家族南渡后,他们不断寻找机会,积极作为, 终于在晋、宋交替之际乘势崛起。从徐氏家族的崛起,我们还可以看到南迁家族 艰难的奋斗历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徐氏的崛起历程抒写了无数较晚南迁士族的 奋斗史。因此对东海徐氏家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这也是我们选择东海徐 氏家族作为研究对象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1] 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8: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