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5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文化 > 徐福东渡与琅琊文化
文化
徐福东渡与琅琊文化
2013-04-18379
尊敬的冈田卓也先生和夫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海外朋友们,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2216年前,中国的秦始皇派遣徐福及其船队从琅琊港启航,沿海岸线行走,经荣成山、芝罘、长山列岛、朝鲜半岛到达日本列岛,“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这一壮举及其影响使得22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能够在这里相聚一堂,探讨和交流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是历史的回声,也是中日友好交往中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关于徐福本人及其东渡的一系列主要相关问题,早在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已有多处记载,此后的《后汉书》、《三国志》等史籍中亦有多处记叙。   1979年《辞海》对“徐福”一条作如下解释: “徐福,一作徐巿。秦方士。字君房,琅琊(今山东胶南)人。为迎合秦始皇的迷信长生,上书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请得童男女数千人,乘楼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及《太平广记》。”   日本国的书籍中对此亦有相应的记叙。昨天与冈田卓也先生夫妇共进晚餐时,谈到他们就存有家传的关于徐福方面的纪念物。  为了节省时间,这里不再一一列出史料中的佐证。   我们研究会成立十四年来,搜集综合各方面的史料,研究认为:   1、徐福生于齐王建十年(公元前255年),到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最后一次东渡时,时年45岁;   2、徐福东渡经过长达十年的准备;   3、徐福是“优生优育”专家,东渡时除带走了聪明、伶俐、漂亮的数千童男女和优良的五谷种子、各类能工巧匠外,还带去了优秀的琅琊文化。 文化是一种传承,是一种血脉,是与人类共生共长的伴侣。她是流淌在特定人群中的血液,她对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起着某种决定性的意义。 徐福生存的时代,正是琅琊文化形成和完善的时期。 琅琊台是琅琊文化的集成地和支撑点。 琅琊文化是指在中国历史上所形成的琅琊邑、琅琊郡、琅琊国、琅琊县地域范围内由多种文化融汇传承积淀而成的一个文化体系;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众多地方文化的优秀代表。琅琊文化的源头主要来自东夷文化、齐文化、鲁文化、莒文化、吴文化、越文化、楚文化、秦文化等八个方面。 齐秦文化与吴越文化的融汇,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结合,形成的文化体系就是琅琊文化。 古朴敦厚,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百折不挠的性格; 兼收并蓄,学以致用,注重实践,不断探索的学风; 期盼幸福,尊重现实,图存与发展并重,深谋远虑的思想; 追求事业千秋,人生长寿的美好理想的行为,正是琅琊文化的精髓所在。 琅琊文化孕育培养了中华民放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人物。 徐福正是带着这种文化的精髓东渡,一代代传承影响着他所到之处的人们努力奋斗,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也正是文化这一纽带和桥梁,使中日一衣带水,亲如一家。由此可见,徐福东渡之意义可谓重要。 日本永旺集团有志于文化交流,促进中日间的交流和合作,这将也是一件可记入史册的事情。 我们衷心建议和期盼:   让我们携起手来,以考古为根,依史实为据,通过交流、探访、考证研究,不断达成共识,将徐福研究作为中日交流友谊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文化搭台、经贸合作,促进双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榜样,成为古为今用、造福人类的典范。   谢谢! (2006年10月14日在青岛中日徐福文化交流活动会议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