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5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人物 > 徐晃----- 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人物
徐晃----- 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2013-04-20349

徐晃原为军阀杨奉的部下任骑都尉。公元196年,曹操击败杨奉后投靠其。参加过多次重大作战,智勇双全, 战功卓著,治军有方。曹操曾称赞徐晃:“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在曹操军中曾任裨将军、偏将军、横野将军、平寇将军。官渡之战中烧毁袁绍的后勤粮 草有功,加封都亭侯。曹丕称帝登基后官拜右将军,封逯乡侯,后进封杨侯。击败刘备于上庸后,驻守阳平关,改封阳平侯,假节钺,食邑3000。徐晃对曹氏集 团忠心耿耿,曾说过:“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

   三国魏河东杨人,字公明。汉末为郡吏,从杨奉,拜骑都尉。后归曹操,拜裨将军。数从征讨,有战功,累迁平寇将军。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晃率军援之,与羽相持,围解。性谨慎,行军常远斥候,军营整齐。魏文帝时,为右将军,进封杨侯,徙封阳平侯。卒谥壮。

人物年表

 

  徐晃早年在郡里作小吏,因随杨奉镇压黄巾起义有功,被拜为骑都尉。

 

  【192年】 王允和吕布谋杀了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攻破长安城,又杀王允等人。徐晃说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入洛阳,杨奉接受了这个建议。汉献帝渡河至安邑时,封赏保驾有功人员,徐晃被封为都亭侯。

 

  【196年】汉献帝回到了洛阳,杨奉被拜为车骑将军,驻兵大梁。徐晃见韩暹和董承之间争斗日益加剧,就劝杨奉归附曹操,杨奉决定听从徐晃的 建议。第二年,曹操保护着汉献帝要迁都许昌的时候,杨奉在韩暹的挑拨下又改变了主意,跟韩暹一起出兵去劫驾,在梁地被曹军杀得大败,徐晃则投奔了曹操。曹 操分兵给徐晃,派其攻打卷、原武两地,获胜,被拜为裨将军;随曹操攻吕布,降吕布将领赵庶、李邹等;后又与史涣在河内斩杀眭固。

 

  【200年】徐晃随曹操击败了徐州的刘备,又随曹操击败颜良,攻克白马,进至延津,在此击杀文丑,被拜为偏将军。徐晃与曹洪攻打祝臂,获胜。曹操又派徐晃和史涣带着几千骑兵共同攻打韩猛,在故市截烧其辎重。此战徐晃功劳最大,被封为都亭侯。

 

        【204年】曹操围攻邺城,又攻破了邯郸。易阳令韩范诈降而自守,曹操派徐晃前去攻打,徐晃兵临城下,给韩范写了封信,用箭射入城中,陈明利害,劝韩范 投降。韩范被说服后改变主张,决定以全城投降。徐晃劝告曹操说:“如今袁谭、袁尚还没有被击败,没有攻下的城池都等待消息,如果今日灭了易阳,明日那些城 池都会死命防守,河北就没有平定的那一天了。请求您招降易阳来给各城看,那样他们都会望风归顺。”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很快地翦除邺城羽翼,攻克邺 城,夺得翼州。随后徐晃又攻毛城,设伏兵大败袁军,攻破三屯。之后,徐晃又随曹操征讨袁谭以及平原叛贼,均大获全胜。

 

  【207年】徐晃随曹操北征乌桓,大败敌军,被为拜横野将军。

 

  【208年】徐晃随曹操南征,别屯樊城,攻中庐、临沮、宜城,又与满宠在汉津征讨关羽。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曹操留徐晃与曹仁共守江陵,抵抗吴将周瑜的进攻。

 

  【210年】徐晃随夏侯渊去太原平叛,攻克大陵,斩其首领商曜。

 

  【211年】  马超、韩遂在关右地区叛乱,曹操命徐晃屯守汾阴,以镇抚河东。曹操到达潼关后,担心无法顺利渡过黄河,于是问计于徐晃。徐晃说:“您已带大兵到此,而敌人 不再分兵守卫蒲阪,可知他们缺乏谋略。请给我一支精兵,渡过蒲坂津,作为大军的先导,截断敌人的后路,就可抓住他们了。”曹操同意此举,派徐晃率四千精兵 从蒲坂津乘虚渡过黄河,阵地尚未建成,敌人梁兴夜间率步骑五千余人攻徐晃,徐晃将其击走,曹军从此渡河,最终大破关中军。

 

  【215年】曹操派徐晃与夏侯渊平隃麋、汧诸氐,和曹操会师于安定。曹操还邺后,又派徐晃与夏侯渊平鄜、夏阳余贼,斩杀梁兴,降三千余户。 同年七月,徐晃随曹操征讨张鲁,派徐晃讨伐椟、仇夷和山氐,皆归降。因功升为平寇将军。此战中,徐晃解将军张顺之围,击陈福等三十余屯,皆破之。同月,曹 操回邺,任夏侯渊为都护将军,督徐晃、张郃驻守阳平关。

 

         【218年】刘备进攻汉中。同年四月,蜀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张郃、徐晃等率军阻击。刘备派部将陈式等十余营袭击马鸣阁,企图切断曹军后方通道,被徐晃 击败,蜀军自投山谷,死者甚多。曹操闻后,大喜,给了徐晃指挥军队的符节,并下令说:“此阁道是汉中的险要咽喉。刘备欲断绝西南与内地的联系,以取汉中, 将军一举打乱了敌人的计划,真是太好了。”后来,夏侯渊阵亡,曹操亲到汉中,撤出了剩余的部队。

 

         【219年】曹操派徐晃协助曹仁征讨关羽,驻于宛县。正赶上汉水暴涨,于禁等全军覆没。关羽围曹仁于樊城,又在襄阳包围了吕常等几支部队。当时徐晃所部多 为新兵,难以与关羽争锋,于是进至阳陵坡驻扎。曹操又派将军徐商、吕建等到徐晃那里,传令:“要等到兵马集结后,一起前进。”当时关羽前部屯偃城,徐晃佯 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两面连营,渐向围城蜀军逼近,徐晃军营距关羽所围仅三丈。曹操又先后派殷署、朱盖等 十二营兵进至偃城,悉归徐晃指挥。关羽军主力屯围头,另屯有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五千 出战,被徐晃击败。徐晃趁胜追击,冲入蜀军围内,蜀军大败,很多自投沔水而死。关羽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曹操下令说:“敌人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 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我用兵三十余年,以及所听说过的古代善于用兵的人,没有能够这样长驱直入敌围的。况且樊、襄阳之围,胜过以前的莒、即墨之围,所 以将军之功,胜过孙武、穰苴。”徐晃凯旋至摩陂,曹操亲自出营七里迎接徐晃,并设宴庆贺,慰劳徐晃。曹操举杯对徐晃说:“保全樊、襄阳,都是将军你的功 劳。”徐晃治军严谨,令行禁止,当时诸军云集于摩陂,曹操案行诸营,不少士兵出阵围观,唯有徐晃部下军营整齐,将士驻阵不动。曹操叹到:“徐将军可谓有周 亚夫之风啊!”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封徐晃为右将军,进封逮乡侯。同年,曹丕称帝,又进封徐晃为杨侯,与征南将军夏侯尚在上庸攻打蜀将刘封,攻破其军。因徐晃镇守阳平关,故改封为阳平侯。

 

  【226年】曹丕去世,曹睿继位。吴国乘机派左将军诸葛瑾等攻襄阳,徐晃与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徐晃因功增食邑200户,前后共计3100户。后徐晃得病,魏明帝亲自派人为他找寻药方。

 

  【227年】徐晃去世,谥曰壮侯,儿子徐盖继嗣。

 

徐晃小传

 

  徐晃(?—227),字公明,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与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并称曹操手下五子良将。

 

         徐晃年轻时曾做河东郡小吏,因随车骑将军杨奉镇压黄巾起义军蓝本部有功,被升为骑都尉。初平三年(192年),王允杀董卓。董卓部将李榷、郭汜等人又杀王 允和朝官,并屠长安城。徐晃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入洛阳。汉献帝渡河至安邑时(今山西夏县北),封赏保驾有功人员,徐晃封为都亭侯。

 

  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在河南太守张杨、兴义将军杨奉等残余朝官的保护之下,回到了洛阳。杨奉被拜为车骑将军,驻兵大梁。徐晃见大将 军兼司隶校尉韩暹和卫将军董承之间争斗日益加剧,就劝杨奉归附曹操,杨奉决定听从徐晃的建议。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保护着汉献帝要迁都许昌的时候, 杨奉在韩暹的挑拨下又改变了归附曹操的主意,而是跟韩暹一起出兵去劫驾。杨奉在梁(今开封)被曹军杀得大败。徐晃则趁机投奔了曹操。从此,他便成为曹操的 一名忠实战将,跟随曹操转战南北,为曹魏的建立了功勋。曹操分兵给徐晃,派其攻打卷、原武两地,破之,被拜为裨将军。又随曹操攻吕布,降吕布将领赵庶、李 邹等。后与史涣在河内斩杀眭固。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徐晃随曹操击败了投靠边袁绍的刘备,又随曹操击败颜良,攻克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参见白马之战), 进至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此击败文丑,被拜为偏将军。后与曹洪击(氵隐)人祝臂,破之。九月,曹操出兵与袁绍作战,不胜而还,坚壁自守。时袁绍数千车 粮草至官渡。谋士荀攸对曹操说:“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猛锐而轻敌,击可破也”。曹操问:“谁可使?”荀攸说:“徐晃可”(《三国志·魏书·荀攸传》)。 曹操于是派徐晃和史涣带着几千骑兵共同攻打韩猛,在故市(今郑州西北)截烧其辎重。此战,徐晃功劳最大,被封为都亭侯。建安九年(204年)二月,曹操利 用袁绍死后袁谭和袁尚争立后嗣的矛盾,发兵北上攻打冀州。曹操先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未下。四月,便留曹洪等人继续围邺,自己带兵攻打毛城,断邺城粮 道。攻下毛城后,曹军又攻破了邯郸(今河北邯郸),至此,两大战略要点均被曹军攻下。易阳(今河北永年东南四十五里)令韩范诈降而自守,曹操派徐晃前去攻 打,徐晃兵临城下,给韩范写了封信,用箭射入城中,陈明利害,劝韩范投降。韩范被说服后改变主张,决定以全城投降。

 

  徐晃更懂得把政治斗争与军事个争结合起来,曹操在与袁绍的斗争过程中,由于双方交战时间较长,仇恨较深,所以曹操每攻占袁绍占据的地方,往 往有屠城之举。徐晃认为,这样只能更加激起袁绍势力的反抗,阻碍曹操的统一。所以当他易阳后,就留劝告曹操队“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 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以示诸诚,则莫不望风”(《三国志·魏书·徐晃传》)。曹操采纳他的意见,封韩范为关内侯。接着,又收降了 涉县(今河北涉县西北)长梁岐,同样赐爵关内侯。曹操能够很快翦除邺城羽翼,攻克邺城,夺得翼州,和他听取了徐晃的这一建议是分不开的。

 

  旋即徐晃又攻毛城(今河北涉县东南),设伏兵大败袁军,破三屯。之后,随曹操在南皮(今河北南皮)大破袁谭,袁谭被曹军所杀。徐晃又平定平 原叛贼。建安十二年(207年),徐晃随曹操北征乌桓,在白狼山之战中,大败敌军,蹋顿及名王以下10余人被杀,曹操最终讨平乌桓,彻底铲除袁氏残余。徐 晃被为拜横野将军。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参见曹操统一北方战争),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欲吞并江南、统一天下。徐晃随曹 操出征,攻中庐、临沮、宜城地,又与满宠在汉津征讨关羽。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曹操留徐晃与征南将军曹仁共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 军北还。同年,徐晃还与曹仁在江陵共同抗击吴将周瑜的进攻。

 

  建安十五年(210年),徐晃随夏侯渊去太原平叛,攻克大陵,斩其首领商曜,并屠太原城。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 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参见渭南之战)。曹操发兵进取关中,徐晃奉命屯守汾阴,以镇抚河东。曹操至潼关后,遇到关中马超阻击,不得前进。 曹操问计于徐晃,徐晃说:“公盛兵于此,而贼不复别守蒲阪(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知其无谋也。今假臣精兵蒲渡坂津(即蒲阪西的黄河渡口),为军先置, 以截其里,贼可擒也”(《三国志·魏书·徐晃传》)。曹操至同意此举,并派徐晃、朱灵率4000精兵从蒲坂津(今山西永济、陕西大荔朝邑之间黄河渡口)乘 虚渡过黄河。阵地尚未建成,贼人梁兴夜间率步骑五千余人攻徐晃,徐晃将其击走,随即建立了桥头阵地。闰八月,曹军从此渡河。九月,曹操又采纳谋士贾诩的计 谋,离间马超和韩遂,最终大破关中军,斩成宜、李堪等。马超、韩遂逃往凉州(今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派徐晃与夏侯渊平隃麋,和曹操会师于安定。曹操还邺后,又派徐晃与夏侯渊平鄜(今陕西省延安地区)、夏阳余贼,斩杀梁兴,降三千余户。

 

  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徐晃随曹操征讨张鲁,徐晃因功升为平寇将军。不久,解将军张顺之围,击陈福等三十余屯,皆破之。同月,曹操回 邺,任夏侯渊为都护将军,率徐晃与张郃驻守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以拒刘备,自己返回邺城。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进攻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 中,参见汉中之战)。四月,蜀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张郃、徐晃等率军阻击。刘备派部将陈式等十余营袭击马鸣阁(今四川广元北),企图切断曹军后方通道, 被徐晃击败,蜀军自投山谷,死者甚多。曹操闻后,甚喜,给了徐晃指挥军队的符节,并下令说:“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 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三国志·魏书·徐晃传》)。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 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 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参见樊城之战)。

 

  时魏征南将军曹仁驻樊城(今湖北襄樊),将军吕常驻襄阳,右将军于禁及立义将军庞德屯樊城北。徐晃(时为平寇将军)屯宛(今河南南阳市), 为为襄、樊之后备军。八月,大雨,汉水暴涨,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在关羽水军猛攻下,于禁被迫投降,庞德力战被俘杀。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 阳。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 “威震华夏”(《三国志·魏书·关羽传》)。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的被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力谏而止。时徐晃所部多为新兵,难以与关羽争锋。

 

  后曹操采纳了司马懿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 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须兵马集至,乃俱前(即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进击)”(《三国志·魏书·徐晃传》)。时关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约 五里),徐晃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两面连营,渐向围城蜀军逼近,徐晃军营距关羽所围仅三丈,作地道及箭 飞书与仁,消息数通。

 

  时曹操使者返回洛阳,带来孙权密信,说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但请保密,以防关羽得知有备。曹操采纳董昭意见,故意泄漏信中内容。曹操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被围魏军得信后,士气倍增,防守更坚;关羽得信后,则进退两难。

 

  此时,曹操为了解救樊城、襄阳,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盖等12营兵进至偃城,悉归徐晃指挥。

 

  关羽军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5000出战,被徐晃击 败,当其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乘其军陷于混 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之,杀降蜀之胡修、傅方。关羽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不久,东吴大都督吕蒙偷袭江陵(参见江陵之战),关羽被俘杀。此战,对于 巩固曹操的南部疆土,稳定后方都超了重大作用,不仅挫败关羽的强大攻势,更重要的是破坏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使曹操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樊 城、襄阳城危之时,曹操将名将张辽和诸将皆调回,以援曹仁,然张辽等未至,徐晃已解二城,其功可比张辽合肥之役(参见合肥之战)矣。

 

  曹操在一篇令中说:“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三国志·魏书·徐晃传》)。注:成语“长驱直入”即由此而来。

 

  徐晃凯旋摩陂之时,曹操亲自出营七里迎接徐晃,并设宴庆贺,慰劳徐晃。曹操举卮(古代一种盛酒器。圆形。容量四升)对徐晃说:“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徐晃治军严谨,令行禁止。时诸军云集于摩陂,曹操案行诸营,不少士兵出阵围观,唯有徐晃部下“军营整齐,将士驻阵不动”(《三国志·魏书·徐晃传》)。曹操叹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黄初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封徐晃为右将军,进封逮乡侯。十月曹丕称帝,史称魏文帝,又进封徐晃为杨侯,与征南将军夏 侯尚在上庸(湖北竹山西南)攻打蜀将刘封,破其军,刘封逃回成都后,被刘备赐死。因徐晃镇守阳平关,迁封为阳平侯。后孙权派部将陈邵守襄阳,徐晃与曹仁共 击陈邵,攻克了襄阳。

 

  黄初三年(222年)九月,魏文帝不顾大臣刘晔等劝阻,率军首征东吴。魏文帝命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洞口,大将军曹 仁出濡须,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围南郡。吴建威将军吕范督五军,以舟军拒曹休等,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将军 杨粲救南郡,裨将军朱桓以濡须督拒曹仁。但由于时机尚未成熟,准备仓促,曹丕首次征吴终以失败而告终。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去世,吴国乘机派左将军诸葛瑾等攻襄阳,徐晃与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徐晃因功增食邑二百,前后共计三千一百户。

 

  太和元年(227年),去世,谥曰壮侯,子徐盖嗣。

 

点评

 

  徐晃一生俭朴,对自己约束很严,病死前还特别嘱咐叫埋葬他时敛以时服。而且他每战有功,但很少邀功请赏,所以在曹操的军队中流传着一句话 “不得晌,属徐晃。”徐晃用兵“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三国志·魏书·徐晃传》),可谓别具一格。徐晃常说:“古人患不遭明君,今 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三国志·魏书·徐晃传》)?所以徐晃把为曹操的统一事业而战斗当作自己效力的机会,以此为动力,鞭策著自己的行动。 尽管这些认识打上了封建思想的明显印记,然而,也显出了他那可贵的品格。他是曹魏政权的开国元勋,也是我国古代的优秀战将。




国家中国
时代曹魏
主君杨奉→曹操→曹丕→曹睿
姓名徐晃
公明
封号阳平侯
籍贯河东杨县(今中国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
出生
逝世227年
谥号壮侯

徐晃(?-227年),字公明,三国时期河东杨县(今中国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多次建功,及后以声东击西的战术;击破围城部队;并解救樊城。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生平
徐晃早年在郡里作小吏,因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贼寇有功,被拜为骑都尉。

192年,王允和吕布谋杀了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攻破长安城,又杀王允等人。徐晃说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入洛阳,杨奉接受了这个建议。汉献帝渡河至安邑时,封赏保驾有功人员,徐晃被封为都亭侯。

遂陷贼围
196年, 汉献帝回到了洛阳,杨奉被拜为车骑将军,驻兵大梁。徐晃见韩暹和董承之间争斗日益加剧,就劝杨奉归附曹操,杨奉决定听从徐晃的建议。第二年,曹操保护着汉献帝要迁都许昌的时候,杨奉在韩暹的挑拨下又改变了主意,跟韩暹一起出兵去劫驾,在梁地被曹军杀得大败,徐晃则投奔了曹操。曹操分兵给徐晃,派其攻打卷、原武两地,获胜,被拜为裨将军;随曹操攻吕布,降吕布将领赵庶、李邹等;后又与史涣在河内斩杀眭固。

200年,[1]徐晃随曹操击败了徐州的刘备,又随曹操击败颜良,攻克白马,进至延津,在此击杀文丑,被拜为偏将军。徐晃与曹洪攻打祝臂,获胜。曹操又派徐晃和史涣带着几千骑兵共同攻打韩猛,在故市截烧其辎重。此战徐晃功劳最大,被封为都亭侯(一说亭侯)[2]。


沉勇特立

04年,曹操围攻邺城,又攻破了邯郸。易阳令韩范诈降而自守,曹操派徐晃前去攻打,徐晃兵临城下,给韩范写了封信,用箭射入城中,陈明利害,劝韩范投降。韩范被说服后改变主张,决定以全城投降。徐晃劝告曹操说:“如今袁谭、袁尚还没有被击败,没有攻下的城池都等待消息,如果今日灭了易阳,明日那些城池都会死命防守,河北就没有平定的那一天了。请求您招降易阳来给各城看,那样他们都会望风归顺。”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很快地翦除邺城羽翼,攻克邺城,夺得冀州。随后徐晃又攻毛城,设伏兵大败袁军,攻破三屯。之后,徐晃又随曹操征讨袁谭以及平原叛贼,均大获全胜。[3]

207年,徐晃随曹操北征乌桓,大败敌军,被为拜横野将军。

208年, 徐晃随曹操南征,别屯樊城,攻中庐、临沮、宜城,又与满宠在汉津征讨关羽。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曹操留徐晃与曹仁共守江陵,抵抗吴将周瑜的进攻。

210年,徐晃随夏侯渊去太原平叛,攻克大陵,斩其首领商曜。


千军突进
211年, 马超、韩遂在关右地区叛乱,曹操命徐晃屯守汾阴,以镇抚河东。曹操到达潼关后,担心无法顺利渡过黄河,于是问计于徐晃。徐晃说:“您已带大兵到此,而敌人不再分兵守卫蒲阪,可知他们缺乏谋略。请给我一支精兵,渡过蒲坂津,作为大军的先导,截断敌人的后路,就可抓住他们了。”曹操同意此举,派徐晃率四千精兵从蒲坂津乘虚渡过黄河,阵地尚未建成,敌将梁兴夜间率步骑五千余人攻徐晃,徐晃将其击走,曹军从此渡河,最终大破关中军。


敌战当鏖
215年, 曹操派徐晃与夏侯渊平隃麋、汧诸氐,和曹操会师于安定。曹操还邺后,又派徐晃与夏侯渊平鄜、夏阳余贼,斩杀梁兴,降三千余户。同年七月,徐晃随曹操征讨张鲁,派徐晃讨伐椟、仇夷和山氐,皆归降。因功升为平寇将军。此战中,徐晃解将军张顺之围,击陈福等三十余屯,皆破之。同月,曹操回邺,任夏侯渊为都护将军,督徐晃、张郃驻守阳平关。

218年, 刘备进攻汉中。同年四月,蜀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张郃、徐晃等率军阻击。刘备派部将陈式等十余营袭击马鸣阁,企图切断曹军后方通道,被徐晃击败,蜀军自投山谷,死者甚多。曹操闻后,大喜,给了徐晃指挥军队的符节,并下令说:“此阁道是汉中的险要咽喉。刘备欲断绝西南与内地的联系,以取汉中,将军一举打乱了敌人的计划,真是太好了。”后来,夏侯渊阵亡,曹操亲到汉中,撤出了剩余的部队。


定策群详
219年,[4]曹操派徐晃协助曹仁征讨关羽,驻于宛县。正赶上汉水暴涨,于禁等全军覆没。关羽围曹仁于樊城,又在襄阳包围了吕常等几支部队。当时徐晃所部多为新兵,难以与关羽争锋,于是进至阳陵坡驻扎。曹操又派将军徐商、吕建到徐晃那里,传令:“要等到兵马集结后,一起前进。”当时关羽前部屯偃城,徐晃能打装作不打作防御,并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占据偃城,两面连营,渐向围城蜀军逼近,徐晃军营距关羽所围仅三丈。曹操又先后派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进至偃城,悉归徐晃指挥。关羽军主力屯围头,另屯有四冢。

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五千出战,被徐晃击败。徐晃趁胜追击,冲入蜀军围内,蜀军大败,很多自投沔水而死。关羽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曹操下令说:“用鹿角十重把敌人围绕堑,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我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时善于用兵的人,还没有能够长驱直入敌人的包围。况且樊、襄阳之围,胜过以前的莒、即墨之围,所以将军之功,胜过孙武、穰苴。”徐晃凯旋至摩陂,曹操亲自出营七里迎接徐晃,并设宴庆贺,慰劳徐晃。曹操举杯对徐晃说:“保全樊、襄阳,都是将军你的功劳。”徐晃治军严谨,令行禁止,当时诸军云集于摩陂,曹操案行诸营,不少士兵出阵围观,唯有徐晃部下军营整齐,将士驻阵不动。曹操叹道:“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啊!”


殊立鸿勋[编辑]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封徐晃为右将军,进封逯乡侯。同年,曹丕称帝,又进封徐晃为杨侯,与征南将军夏侯尚在上庸攻打蜀将刘封,攻破其军。因徐晃镇守阳平关,故改封为阳平侯。

226年,曹丕去世,曹睿继位。吴国乘机派左将军诸葛瑾等攻襄阳,徐晃驻守襄阳抵御,因功增食邑200户,前后共计3100户。后徐晃得病,魏明帝亲自派人为他找寻药方。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去世,谥曰壮侯,儿子徐盖继嗣。


三国演义
在演义中,形象为手持长柄大斧武器的将领。初登场时,身分为杨奉部将。当杨奉与郭汜大战之时,一马当先斩了郭汜部将崔勇。日后杨奉与曹操交战,曹操欣赏徐晃武艺,派遣满宠担任说客,秘密潜伏至徐晃帐中,一番游说后,成功将徐晃纳入其麾下。

加入曹操军后,倍受曹操信赖,也与曾短暂投降曹营的关羽关系良好。在官渡、赤壁、马超讨伐战等场合表现十分活跃。然而在汉水一战,徐晃坚持己见布下背水阵,与当时担任副将的王平意见相左,最后被刘备击败,王平反叛,曹操最后也失去了汉中。

刘备就任汉中王后,关羽发起荆州攻防战,守将曹仁被围困城中,曹操派遣徐晃为援军前往救援,解除了曹仁的危机。最后登场一幕,乃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时,身处魏国上庸的孟达意图回归蜀国,徐晃以司马懿的副将身分,跟随征讨孟达;在城前叫阵时,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回营后不治身死。


评价[编辑]

<ul class=" list-paddingleft-2" style="margin-top: 0.3em; margin-left: 1.6em; width: 746.582px; padding: 0px; text-wrap: wrap; line-height: 1.5em; list-style-image: url("data:image/png;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UAAAANAQMAAABb8jbLAAAABlBMVEX///8AUow5QSOjAAAAAXRSTlMAQObYZgAAABNJREFUCB1jYEABBQw/wLCAgQEAGpIDyT0IVcsAAAAASUVORK5CYII="); font-size: 15px;">

  • 曹操:“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三国志•徐晃传》)

  • 曹操:“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三国志·徐晃传》)

  • 陈寿:“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三国志》)

  • 鱼豢:徐晃性严,驱使将士不得闲息。于时军中为之语曰:“不得饷,属徐晃。”晃闻此语,笑曰:“我槌破汝钨錥耶?”《太平御览》卷七百五十七 ◎器物部二○钨錥 引《魏略》

  • 洪迈:“张辽走孙权于合肥,郭淮拒蜀军于阳平,徐晃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众,分方面忧。”(《容斋随笔》)

  • 罗贯中:降明权成厚,争津定策高。 扬名攻不备,陷敌战当鏖。欲虏平襄汉,还屯振节旄。 功逾孙子右,魏武过情褒。

  • 毛宗岗:徐晃声东击西,此没彼现,只一员正将,两员副将,写来似有千军万马之势,可谓用兵之能者矣。晃之战沔水,与张辽之战合淝,仿佛相类。两人皆有大将才,故关公与之友善。

  • 《辞海》:长驱直入徐公明,一箭双雕长孙晟。


参考资料
《三国志卷‧魏书‧张乐于张徐传》

  1. ^ 从征吕布,别降布将赵庶、李邹等。与史涣斩眭固于河内。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与曹洪击氵隐强贼祝臂,破之,又与史涣击袁绍运车于故市,功最多,封都亭侯。太祖既围邺,破邯郸,易阳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范悔,晃辄降之。既而言于太祖曰:“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以示诸城,则莫不望风。”

  2. ^ 《三国志集解》:◎姜宸英曰:前已书“封都亭侯”,此又封,殆以前封非出操邪?◎沈家本曰:后文云“进封逯乡侯”,必由亭侯进封,而先未书“封某某亭侯”,则此文“封都亭侯”必有夺误,当云“封某某亭侯”,非与前文复也。《庞悳传》先封都亭侯,又封关门亭侯,此其一证。

  3. ^ 太祖至潼关,恐不得渡,召问晃。晃曰:“公盛兵于此,而贼不复别守蒲阪,知其无谋也。今假臣精兵【臣松之云:案晃于时未应称臣,传写者误也。】渡蒲阪津,为军先置,以截其里,贼可擒也。”太祖曰:“善。”使晃以步骑四千人渡津。作堑栅未成,贼梁兴夜将步骑五千余人攻晃,晃击走之,太祖军得渡。遂破超等,使晃与夏侯渊平隃麋、汧诸氐,与太祖会安定。太祖还邺,使晃与夏侯渊平鄜、夏阳余贼,斩梁兴,降三千余户。

  4. ^ 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按《魏志·徐晃传》: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为郡吏,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李、郭乱长安,晃说奉令与天子还洛阳,奉从其计。天子封晃都亭侯。及至洛阳,晃说奉令归太祖。太祖授晃兵,拜裨将军。从征吕布。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文丑,拜偏将军,功多,封都亭侯。从征蹋顿,拜横野将军。从征张鲁。迁平寇将军。文帝即王位,以晃为右将军,进封逯乡侯。及践祚,进封杨侯,徙封阳平侯。明帝即位。增邑二百,并前三千一百户。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以功自效。终不广交援。太和元年薨,谥曰壮侯。子盖嗣,盖薨,子霸嗣。明帝分晃户,封晃子孙二人列侯。